分节阅读 57(2/2)
“听说韩大人是祝允明的舅舅”不知道是谁轻声说了一句,在安静的行辕内,纵然声音不大,但还是有许多人听到了。
原来如此在场的学子们都明白了过来,原来是祝允明从中挑拨,让韩缨替他出头。
“韩大人”这时周常也开口了,对韩缨道:“原来韩缨是为了此事,不错,上一次诗会上,萧莫确实和令外甥有过纠葛,不过是非自有定论,这一点韩大人也可以问在场的学子们,就本官所见,萧莫并无过分之处”
“并无过分之处”韩缨冷笑了起来,指着萧莫问道:“你敢说出对联不是你设的圈套么”
“不是”萧莫回答得很干脆,既然扯到了祝允明,也知道了韩缨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萧莫就从容多了,“当日那下联,事后学生也告诉祝兄了,若是大人不相信,可以去问问祝兄,到底是学生设的圈套,还是祝兄一时情急,没有答上来”
“是么”韩缨看了祝允明一眼,问道:“上联是在上不是南北,他的下联是什么”
看了韩缨一眼,祝允明说道:“阁下岂为东西”
“你”韩缨闻言,顿时脸色一变,但是转念一想,这六个字对上萧莫那个上联,可以说是非常绝妙的。
虽然绝妙,但是韩缨却不能承认,不然的话岂不是在说他自己也认为是祝允明没有对上来对联,而不能怪萧莫了。
“很好”韩缨笑了起来,不过那神情,众人都感觉不到韩缨是真的高兴,反而觉得有些笑里藏刀的味道
“你一县少府,能让一介学子来对你的下联,那么本官也请你来写一篇文章,这样说来,也不过分嘛”避重就轻,这是韩缨的看家本领,是不是祝允明自己笨,这一点韩缨直接忽略了,然后直奔主题。
你当时以一个官员的身份去要求学子陪你对对联,那么我现在这样做,你也不会拒绝吧
韩缨这是软硬兼施了,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不错”祝允明指着萧莫,说道:“当日就是他逼我的”
无语地看着祝允明,这一次连韩缨都觉得有些尴尬。
这孩子是怎么了这样的话,犯得着说么自己吃了亏,也不至于这样吧
祝允明这话一出口,众人便都暗中摇摇头,那天晚上在画舫,是谁逼谁,众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祝允明一个读书人,这样的作派,确实是不应该
祝允明还不知道失言了,继续地说道:“萧莫,难道你就只敢在我们学子面前逞强,碰到我舅舅就怕了”顿了顿,祝允明突然想了一个词,便说道:“难道你想当缩头乌龟哈哈你若是不敢写这篇文章,就自己认输,然后滚出庐州去吧总比缩头乌龟要强一些哈哈”
非常得意的笑声,祝允明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
似乎,祝允明已经断定了,萧莫不敢在韩缨的面前动笔,或者是祝允明知道,以韩缨的文采,就算萧莫动笔了,又能怎么样呢
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气氛越来越紧张了,一边是钦差副使,一边是一县少府,谁强谁弱,一目了然,这一次,没有学子犯傻,站出来替萧莫说话。
毕竟韩缨的身份摆在那里,况且还极有可能是庐州的下一任知府,这样的人物,为了萧莫,没有必要去得罪。
所以庐州学子中,包括对萧莫心生向往的赵瑕和郭腾,都沉默地观看着,至于朱修持,却是什么话也没说,到了他这个年纪,一些事情,自然比别人要看得通透,连学子们都知道韩缨惹不得,何况朱修持呢
他们不说话,石中元和周常却是要为萧莫说两句,不过却被萧莫制止了。
既然韩缨是祝允明的舅舅,又要为祝允明出这个头,那么他们再怎么说,只怕也无济于事,况且萧莫也不想当这个缩头乌龟
“那就写吧”摇摇头,萧莫叹息了一声,“你们呐,每天都要争,不是说文无第一么”
仿佛一位长辈教训后生一样,萧莫说道:“难道就能大家在一起,喝喝花酒,欣赏欣赏美女,然后谈天说地的,有好的诗词出来,大家欢呼一声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分个高低呢”
第107章 留别
像是自言自语,这番话,分明又是萧莫对众人说的,以萧莫的身份,当着两位钦差副使,还有朱修持这样的大儒,话语里居然是一副教训的口吻,当然引来许多人的不满。
特别是韩缨和祝允明,心里别提有多火大了,但是只要萧莫肯写,韩缨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冷眼地看着萧莫走到书案前,然后提笔,蘸墨,开始写字。
萧莫开始写文章了,便有不少人凑了过来,然后只见纸上写道:梦游天姥山吟留别诸公
看到这文题,众人疑惑了起来。
不是因为梦游天姥山吟,而是因为后面的四个字,留别诸公
难道他要远行了么
众人中,只有李季一脸可惜地站在书案前。
想了想,李季说道:“子衡,便由我来为你唱文吧”
萧莫朝李季点点头,说道:“蒙大人知遇之恩,萧莫感激不尽,今便做此文留念,二者,也算是应了韩大人之令”
说罢,萧莫继续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第一句李季一念出来,众人便纷纷思索了起来。
这是骈文么怎么不对整而且,又不像的词,读起来怎么诗的味道更多一些
接着,下句出来了。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对上了,是骈文
众人眼睛一亮,果然是骈文么
骈文和诗词不一样,体裁很简单,只是要求对偶,注意,是通篇对偶,一篇骈文,通常都是洋洋洒洒数百字以上,这样的要求,就很难了。
况且,很多文人为了突显自己的才华,便经常在骈文内用上许多典故和晦涩难懂的字眼,这样难度更大了不说,还容易无病呻吟,所以说,骈文无名篇
这倒是不假,就算是萧莫前世,历史上也只有王勃一篇滕王阁序算得上是名篇,当然,也不是说除了滕王阁序骈文中就没有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