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0(1/2)
去了高句丽的财源
燕军则是五万人,有轻骑三万,其中包括禁军五千,燕国的禁军远不如魏国强悍,这没办法,持继不断的战乱与宫庭政变,使得燕国的禁军大多消耗在了内斗当中。
冯跋亲领禁军五千殿后,两翼各一万两千五百骑护翼着两万步卒与粮草辎重前行。
燕军虽然有所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高句丽军的区别,就相当于朝庭官军与农民军的区别
潞县距蓟百里左右,距离适当,原本是个理想的屯粮地点,可是冯跋害怕啊,害怕被卫风断了粮道,因此足足带上了可以食用三个月的粮草。
冯跋看了眼边上的高句丽军,目中一丝阴霾闪过,高谈德不但拒绝了合兵一处的提议,还连龙城大门都不进,分明是对自己存有深深的忌惮。
其实冯跋也能理解,如果双方实力相当还好说,可是高句丽也太上不了台面了,起初冯跋还存有与高谈德精诚合作的心思,但当高谈德领军来到龙城之后,立时心里拨凉,他没法想象,这种兵甲不全,又以步卒为主的军队也能拉出去作战,这摆明了是浪费粮食啊
务银提也看了眼高句丽军,转身拱了拱手:“天王,高谈德虽然军容不盛,时机成熟时却可以拉来当先登使用,请天王放心,高谈德不足为惧,臣有八成把握让他来得去不得,但臣不安的是,至今仍未见着晋军影踪,晋军于昨夜出发,按常理来说早该到了。”
拨营之后,冯跋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晋军越是不来,他心里越是不安,总感觉前方有圈套在等着自己,因此把斥候散开,全军严加戒备。
冯跋自从称了天王,威严日增,这时的他,正眉心紧拧,目光闪烁扫视着四周。
“嗯”冯跋突然转头望去,一名斥候绝尘而来,很快钻入了军阵当中。
这名斥候来到近前,施礼道:“禀天王,西北方向十五里处有一战场痕迹,陈尸数万,以兵器、甲胄与血迹尸斑判断,当是魏军,约于一个时辰至一个半时辰前死亡”
“哦”冯跋神色一变,目中现出了惊疑不定之色:“莫非是魏人偷偷潜入的伏兵”
斥候没有答话,他知道不是问自己,果然,务银提接过来道:“请天王容臣问他两句。
冯跋略一点头。
务银提又问道:“周边你可曾细细探察有无敌踪有何处利于伏兵”
“回天王与上大将军”这名斥候拱了拱手:“战场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无名小河展开,河西有片树林,河东十里有山丘,要说藏兵,当以此二处为佳,但末将曾进去看过,如今已无一兵一卒,且数十里之内再无活人。”
务银提略一沉吟,便道:“天王,如臣没料错,或是魏主明面拒绝来援,实则暗潜伏兵欲收渔人之利,而卫将军寻出了魏人,并设伏诱歼之,此去不远,且无人踪,不如过去看看,以判断双方的损失情况,天王以为如何”
s:谢谢神机妙算ca的月票
第五零五章战场所见
冯跋略一迟疑,便唤道:“传令,暂停行进”
一道道命令向四周散出,燕军旋即止步不前,从这方面看,燕国虽然实力大有下降,但燕军仍是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高谈德也投来了警惕的目光,大声问道:“燕国天王,为何停下”
冯跋拱了拱手:“西北方十五里有一战场,似为晋魏交战之处,孤欲前往见识一番,永乐太王可有兴趣同去个中详情,孤于途中,再与永乐太王分说。”
高谈德的心里有些挣扎,他担心中了暗算啊,其实从抵达龙城的那一天起,他心里已生出了丝悔意,在他想来,燕国接连易主,又被卫风生俘过慕容熙以下两万余众,理该军心涣散才是,可是事实所见与他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只是来都来了,高谈德的四万人马是孤军深入,由龙城往丸都有一千三百里,他没把握在触怒冯跋之后还可以平安回返,只能硬着头皮一路西行。
如今冯跋邀他离军,心里难免会暗暗盘算。
高谈德不自禁的向冯跋望去,刚好接触到了那似笑非笑的目光,立时暗哼一声
无非是想拿我高句丽当先登,莫非孤还怕了你不成未到蓟你怎敢下手高谈德心念一转,毫不示弱道:“也好”
冯跋微微一笑,把视线收回,随即点起了一千禁军,高谈德也喝止住队列,同样点了一千骑。与冯跋一起向西北方向驰去。
十五里的距离并不远,高谈德与冯跋是由河东向河西行进,刚刚钻出卫风藏兵的那座山丘,一股浓郁的血腥味瞬时扑面而来。
由于时间紧迫,卫风并未掩埋魏人尸体,入目所见,遍地都是人尸马尸,鲜血早已凝成了硬块,由于天气炎热,战场上吸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苍蝇。甚至还有野狗、狐狸在啃噬着尸体
牵着马匹。漫步在尸体堆中,那千奇百怪的死状,可以感受到交战时的惨烈,冯跋与高谈德的面容都布上了一丝凝重。
冯跋突然倒吸了口凉气:“这是魏国禁军。永乐太王。他们的甲与魏人普通骑兵的甲略有不同。在肩部稍有突起,并且在臂膀的叶摆刻有各自的官阶与名姓,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甲都是独一无二,升迁需将原甲交还以换取新甲。”
说着,冯跋蹲下身体,翻过一具死尸向臂叶看去,肃容道:“魏羽林郎贺兰恭,天赐二年寅月公元405年正月
永乐太王,魏国羽林军依汉制,设羽林左、右监各统率羽林左骑八百与羽林右骑九百,担任宿卫侍从与出充车骑,羽林左、右监是羽林郎的下属,魏主竟连羽林军都派了出来,可见魏国的衰弱与对伏击晋军的重视程度,但还是不敌卫将军啊”
叹了口气之后,冯跋吩咐道:“你们去左右看看,尽量分辨战死魏军的身份,大约有多少人。”
“遵命”除了留下了百来人,其余的燕国禁军走入深处翻看起了尸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