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释怒 > 分节阅读 96

分节阅读 96(2/2)

目录

众人听罢,无不叹服。很多事就是这样,别人做出来了,往往觉得平淡无奇,但别人不做出来,你就永远也想不到,而且百姓给他磕头,他就磕还回去,这也绝不是谁都能做得出来的,看来此人也必是个刺头无疑。

“明教,他叫什么名字”张素元若有所思地问道。

“大帅,他叫李盛海。”

“回去后,将他调来宁远。”张素元吩咐道。

“是,大帅。”

“你们都听见了,我希望今后这不再成其为一个问题。”张素元望着众人,说道。

“是,大帅。”众人齐声允诺。

当顾宗羲讲完关于军队待遇的政策后,张素元随即向众人征询意见。沉默片刻,众人回过神来后,帅厅中霎时掌声如雷,不过右边显然要比左边的掌声响亮得多。

“大帅,不知您对文职官员如何安排”掌声普落,郭广成随即问道。

郭广成问出了一众文官的心声,人人无不屏息静听,因为这不仅关乎各人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张素元对整个文官系统的态度。

自张素元从法场脱身重回辽东后,辽东旧的文官系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公私兼有,公的方面当然是平辽有望,而私的方面一是免除了他们失地身死的危险,二是飞黄腾达有望。

这会儿,没人会以为张素元和朝廷还有和解的可能,当然更没人认为张素元若想坐天下会坐不了,他们觉得平定辽东之日,就是关宁铁骑挥戈南进,逐鹿天下之时,所以作为张素元的老班底,他们就是想不升官发财都不行。

忧,是他们担心张素元重武轻文,那辽东这些武将还不得把从帝国那儿受的气发到他们身上今后有得受了。

当张素元命文左武右坐在长桌两旁的时候,他们方才忧心大去。不管开国之初多么倚重武将,他们觉得张素元都不会令文武的地位失衡,不过,张素元虽已表明文重武轻的格局,但众人也都清楚,张素元的文重武轻与帝国的重文轻武有着本质的不同,今后再也不会有谁压着谁一头的事,张素元可能要在文武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广成,你比照军队的待遇拟定一个方案,使人人都能有一个比较优渥的生活。”

张素元此言一出,一众文官无不大大松了口气,他们料想的果然没错

“诸位,本帅已授命左长将军组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察院,左长将军也从此刻起解除军职。”扫视了众人几眼,张素元淡淡地说道。

看着众人愕然惶惑的目光,张素元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他们是在担心他是不是也想建立一个东厂。

“大帅,您这是什么意思”顾宗羲神情凝重地问道。

东厂自成立的那一天起,便人人闻之色变,但也神憎鬼厌。顾宗羲的父亲顾尊素就是死在东厂的地牢里,所以仅仅想到东厂二字他便恨得不行,但顾宗羲此时不是恨,而是担心,他担心东厂似的特务体系出现在辽东,所以神情方才如此凝重。

“诸位,我们目前的处境极为危险,稍有不慎既有天地倾颓之危,所以时时都要以如履薄冰之心对待每一件事,而其中尤以吏治清明为最,本帅命左将军建立的监察院就是为此而设。”张素元向着众人说道。

“大帅,不知您打算如何运作它”郭广成问道。

“下至狱中小吏,上只文武大员,以及所有的家属都在监察之列,不过它只负有监察之责,并没有其他权力。发现问题后,监察院需将问题提交内阁,然后由内阁核实并审理议罪等事。如果监察院对内阁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又与内阁协调无果,需将问题提交仲裁院。如果监察院或内阁对仲裁结果不满,仲裁院需将问题提交本帅,而后由本帅同一阁两院会审定夺。”

“大帅,不知内阁如何运作”

张素元话音未落,顾宗羲就马上问道。中央权力架构如何设立,这本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但他没想到张素元这么早就触及到最实质的问题,所以自然更是好奇,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张素元到底是如何想的。

“本帅想以贞观时期太宗的三省六部制为基础,设立内阁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一直是历代皇朝采用的中央制度,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却与众不同。

李世民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林党和顾宗羲的分权主张异曲同工,却又相差万里。分权,是他们的相同之处,但前者由上而下,后者由下而上,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正是这种不同之处,一个造就了光耀千古的贞观盛世,而另一个不仅一事无成,更落了个死走逃亡之局。

李世民规定: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

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既不能颁布,只有经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李世民的贤明之处不仅如此而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的不慎重的决定。

这一点,不仅是西林高贤想都不敢想的,就是顾宗羲自己也不过是偶尔想想而已。

贞观盛世得以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得益于李世民的三省六部制。每个头脑清醒的帝王无不希望如贞观一样的盛世能够出现在自己治下,但却没有一个帝王想要效仿李世民的三省六部制,所以数千年来,八百多个帝王,李世民的三省六部制也只有他自己一人吃得下。

李世民后继无人,于是贞观盛世也就自然旷古烁今,成为永远的绝响

李世民的三省六部制,顾宗羲知道,郭广成知道,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但这会儿却没人明白张素元说的内阁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看着众人齐刷刷望过来的不解目光,张素元解释道:“本帅即便有孙大圣的七十二般变化,可以化身千万,但头脑却永远只有一个。听说聪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却没听说可以三用四用,千用万用的。政事千头万绪,岂是能以一人之智处理得了的所以要想辽东政事清明,诸位就不能做本帅手中的提线木偶。”

“所谓内阁三省六部制,就是要以内阁取代本帅。内阁取代本帅的程度越高,政事就会越顺畅,而本帅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筹划国家的大政方针。内阁成立后,但凡体制内的政令就不需本帅核准,经由内阁签署,门下省副署后即可成为正式的国家政令。”

张素元这一番话忽悠得众人头晕目眩,当中只有顾宗羲明白张素元背后的深意。不论是皇帝,还是别的什么,张素元这是在为削弱今后站在权力顶峰的人的权力打基础,从而使国家权力可以分拨到更多的人手中,以期尽可能地避免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