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2/2)
他们本想等张素元自己提出来,可左等右等就是没信儿,所以王丙元今天才在帅厅中提出来。
自从动念不论将来形势如何变化,他都要把辽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张素元就特意叮嘱方中徇,务必把朝中发生的大小事务都要及时、准确地告知他。
对此,方中徇自然心领神会,事情或急或缓,或轻或重,老狐狸无不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张素元想知道的和该知道的消息从来也没当误过。
全国各地争相为秦桧贤建造生祠的事,张素元早就知道。这件事的荒唐程度,纵横古今,他也想不出还有什么事可以与之相比。
不论是朝中重臣,还是封疆大吏,无人不以争当秦桧贤的亲信甚至于干儿义子为荣。他们都如此,就又遑论其它的虾米小官。
这些人并不是市井无赖,更不是无知村夫,他们几乎都是进士及第的圣人门徒,但就是这些圣人门徒却硬是把秦桧贤这等目不识丁的刑余之徒、跳梁小丑给生生扮成了至神至圣的大圣先师,如同日月乾坤一般的存在。
给秦桧贤建造生祠的始作俑者是浙江巡抚潘汝桢,潘汝桢在奏章中说“东厂秦桧贤,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乃文乃武,同日月以长明。万民戴德,感同神恩,公请建祠,用致祝厘。”
对潘汝桢的奏章,德宗皇帝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德宗为此下旨说“据奏,秦桧贤心勤为国,念切恤民宜从众请,用建生祠,着于地方营造,以垂不朽。”,并为秦桧贤的第一座生祠赐匾“普德”。
从潘汝桢建造的第一座生祠起,不过一年时间,帝国各处,秦桧贤的生祠蜂起。
这位九千岁的生祠眨眼间就从地方建到了京城,又从京城建到了帝陵,不仅如此,生祠的规模也日益宏大,秦桧贤的金身自然就更加奢靡。
河道总督薛茂相在凤阳皇陵边建的生祠,张素元听说汉白玉为墙,大理石铺地,瓦用琉璃,秦桧贤的金身是用极品檀香塑成,眼耳口鼻手足宛转一如生人,肠腹则以金珠美玉充之,发髻内空一穴,饰以四时花朵。
对于秦桧贤以一目不识丁的流氓之身而窃据帝国朝政大权,张素元可以理解;对于建造生祠如此荒诞不经之事,他也可以理解;对于帝国出现百八十个潘汝桢之徒,他还可以理解,但对于潘汝桢之徒遍及整个帝国的事实,他却无法理解。
从建造生祠这件事,张素元认识到实际统治帝国的整个士大夫阶层已寡廉鲜耻到了极点,他们已经不可救药他的决心也因而更加坚定
听到王丙元在帅厅内,当着众将的面公然向他质问此事,张素元心怀大畅,事情果然按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太好了。
从方中徇的信中,张素元知道王、江二人算是秦桧贤手下为人相对沉稳些的太监,秦桧贤之所以派他们来也是这个原因。
秦桧贤是如何交代王、江二人的,张素元也能想出个大概,见面之后,与方中徇信中所说两相认证,他知道方中徇所言无虚,相对沉稳四字用在他们身上恰如其分。
他超越常规地大排筵宴,盛情款待二人,更在当夜就送去两千两白银,就是为了打消王、江二人的顾虑,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原来的本性,在其他官儿面前什么样子,他希望他们在他面前也是那个样子,如此,计划才能顺利实施。
在他给方中徇写信,告知方中徇他的计划后,他丝毫也不担心计划能否实现,因为给他指派太监作监军这种事,只要稍微给秦桧贤提个醒就必然水到渠成,他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五十三章 迷惑
张素元担心的是监军的人选。
如果来作监军的太监深沉狡诈,他的计划虽也能施行,但付出的代价必然要沉重得多,不仅如此,他的计划极可能因此横生波折,平添许多莫测的变数,而且日后也可能给他带来莫大的麻烦。
如今,王丙元不在私下跟他商议此事,反而在帅厅上公然质问他。这话显然是带着气说的,王丙元肯定是在气他没有先他们提及此事,所以也就不愿在私下里跟他好言好语地说。
相对沉稳的太监初来乍到他这一亩三分地仍如此嚣张,那他们素日为人如何也就自可想见,压在心头的最后一块石头既随之落地,王、江二人果如他所愿,庸才而已,一切按原定计划行事即可。
眼角余光闪处,侍立在帅厅门边的佘义正悄然退了出去。
“哎,王大人,不瞒您说,本抚一直都为此事彻夜忧心,但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素元轻轻叹了口气后,带着浓浓的歉意地说道。
“张大人,你这是何意”江上庆不解地问道。
“二位大人,你们或许有所不知,高行义任职辽东经略后,他没有给过宁远一两银子、一粒米。此次大捷之后,朝廷下拨的军饷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连以前的窟窿都堵不上,何况重修被离人夷为平地的大凌、中左和锦州三城更是一刻当误不得,为此本抚不得不冒着激起兵变的危险拖欠将士们的军饷,至今已拖欠了四个月之多。”张素元无奈地说道。
关于军饷的事,王丙元和江上庆虽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个大概。
顾忠信时期,九千岁一方面消减辽东的军饷数额,一方面采用公文旅行的方法拖延军饷的发放,拖到最后大都不了了之。高行义时期,朝廷用于辽东的军饷猛增,但以他们最保守的估计,其中也至少有百分之七十进了高行义和九千岁的腰包。高行义获罪后,因九千岁对张素元还不托底,所以他老人家对辽东军饷的控制极其严格。
他们知道张素元所言不虚,但虽然知道,他们依然对张素元的态度相当不满,难道缺钱就可以不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了吗难道缺钱就可以成为张素元推委搪塞他们的理由吗真是岂有此理
“张大人,你这是在责怪朝廷吗你是不是说因为没钱,所以就不能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只有等到你什么时候有富余钱了,什么时候才能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王丙元面沉似水,连珠炮似的质问道。
“王大人,您误会了。”微微欠了欠身,张素元一脸郑重地说道。
“二位大人,对于如此关乎国体的大事,本抚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恨不得马上就把生祠建成,以表达宁远军民人等对九千岁他老人家的敬仰和感激之心。不瞒二位大人,本抚早已拟好奏折,早就想奏请朝廷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在宁远建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