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福明 > 分节阅读 135

分节阅读 135(2/2)

目录

这种藩王贵族兵役法案刚刚提出,就被下议院通过,上议院虽然有些有爵位的人并不同意这一点,这根本就是让他们的子弟去送死,但是这些有爵位的人在上议院当中占比例也非常之少,这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发言权。

终章 我的大明

最后朱由崧还是答应了朱常洵接任帝位,因为他已经查出了,这次云梦瑶刺杀的事情,实际上就是马敏儿策划的,这个胆大包天的女人,居然勾结了白莲教来刺杀朱由崧,朱由崧虽然不再追究她的责任,不过他也明白如果朱常洵继续呆在帝位上,那么马敏儿就还会存有幻想,因此朱由崧选择了登基,年号武功,这年好已经宣告了朱由崧在武功方面的追求世界真奇妙。品 虽然皇帝连续替换,但是内阁人员却没有波动,只是在内阁当中划分了职务,首相、财相、文教大臣,并且将农业大臣、工商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添加到了内阁当中,虽说内个人数增多,不过首相财相和外相才是内阁核心,这三人的权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内阁功能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稳固。

原本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设立内阁只是资政之用,但是后来历届皇帝鲜有像朱元璋那种精力充沛的人,因此也就罢内阁变成了实际的执政部,不过总还是名不正言不顺,而现在有了宪法确立了内阁的行政权力,再加上现在内阁智能的完善,即使是皇帝变换如此勤快,仍然没有影响国家的运转,因此在民间也就是偶尔出现了一点怪话,不过已经不是主流。

朱由崧登基之后出现的两件大事,就是陕西农民起义和北方后金开始攻击叶赫部,对于方世鸿负责的辽东,朱由崧根本不用担心,不过山西农民起义却是朱由崧不得不关注的事情,虽然此时陇海铁路已经贯通,粮食转运根本不必担心,但是贪官污吏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不过在西北大旱之时贪污,那可真是没有眼力劲了其他书友正在看:世袭人生。

而起义之人的名字也很熟悉,王嘉胤,那是第一代的造反派,高迎祥王自用之辈都只能算是第二代,而真正成事的李自成张献忠都是第三代了,要是等到第三代整个大明西北都会被搅得一团糟了,幸好现在还只是造反第一代。

对西北的局势,朱由崧也是高度关注的,内阁的决议还是以抚为主,启用了杨鹤作为陕西总督来招抚这些流民起义军,但是朱由崧和议会都表示反对,招抚可以,但是杀官造反,举起反旗,已经是形成叛乱罪名了,这样的人必须受到严惩,其他百姓可以放宽处置,既然他们性情彪悍,那么就把他们移民到新设立的奴儿干都司,那里异族众多,这些人既然民风彪悍,那么也不怕吃那些异族的亏,因此双管齐下,剿抚并用,将京营掉了一个师的部队,前往西北剿灭叛乱。

京营的军队都是大明最精锐装备最先进的队伍,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火器的起义军根本不是对手,如果不是因为国内作战,要尽量减少杀伤,动用最新的105和155加榴炮,那么早就将他们剿灭了,当然城市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王嘉胤王自用和高迎祥都不得不选择了投降,进入了火器时代,就已经不是揭竿而起能够解决问题的时代了,而解决了王嘉胤他们之后,从西北中原乃至山东向辽东的移民活动就开始了。

而星的主持之下,利用这些人在辽东迅速地修筑水利,北方不同于南方,因为降水的稀少,农业对水利工程的依赖性更大,北方农业比不上南方,容易受灾就是因为北方水利工程的缺乏,北宋末到南宋蒙元几百年来战乱不断,后来更是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北方的水利失修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异世之富甲天下。

为了让辽东成为北方粮仓,星将水利工程放在了第一位上,加上数字化的精确合理的设计,一年的时间就让辽东的各处水利工程初见雏形。同年国家农场有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开垦出了近千万亩良田,产出了大量的豆麦和水稻,北京马上摆脱了从南方运粮的尴尬局面。

而有了充足的粮食,对辽东的军事行动也变得理所当然了,现在整个大明因为武器的发展,让他们有一种极为自大的感觉,特别是军队,而方世鸿就是趁着黄台吉攻击叶赫部的机会,出兵赫图阿拉将建州部的老巢给攻了下来,但是此时黄台吉他们已经攻下了叶赫部,并且将叶赫部屠戮大半,并且裹挟着叶赫部的残余,向西进发,进入了茫茫的草原当中,因为建州部未经大明允许擅自动兵,已经影响到了大明在北方的权威,因此大明决定进入草原追击黄台吉。

名为追击黄台吉,实际上却是大明军队对整个草原的由此征服,武功四年,童仲揆、岳凤秋和戚金三人带着三个师在草原上横冲直撞,与此同时铁路也修筑到了草原深处,铁路的大动脉作用自然是显著的,有了铁路也就意味着,大明开始实际控制整个草原,而所谓蒙元自然也就彻底灭亡了,明朝版的“南北朝并列”彻底宣告结束。

占领了蒙古草原之后,方世鸿他们并没有停下来,打败了准噶尔部的卓特巴巴图尔,彻底占领新疆地区之后,然而此时他们还真是遇到了黄台吉他们的军队,而此时方世鸿他们却发现黄台吉他们军队居然也装备了鸟铳,虽说远远不及明朝正规军的装备,但是在铁岭安稳的时候,他们都没弄出几支枪来,此时却已经全军装备了鸟铳,而且他们还装备了红衣大炮,并且在中亚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这不禁让方世鸿大吃一惊,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利用手里的金钱,向沙俄购买的枪支火炮重生之科技崛起。

此时的沙俄摆脱金帐汗国的控制,成立刚刚六十多年,米哈伊尔也是通过全俄缙绅议会当选的沙皇,皇权不振,权力都掌握在那些大贵族手里,而这些大贵族对土地的几乎无穷无尽,因此他们派出了探索队和哥萨克骑兵向远东扩张,于是在这途中正好碰上了正在对蒙古和新疆用兵的大明军队。

沙俄还不是那种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面对大明极为厉害的正规军,他们并没有正面对抗,而是选择了借助黄台吉他们的力量来对抗大明。大明的财团此时已经在对外扩张当中得到了大量的利益,辽东的大米豆麦、蒙古的羊毛、新疆的棉花这都是大明需要的东西,即使是遇到了这种状况,他们也不可能放弃继续扩张。

童仲揆、戚金和岳凤秋分兵三路,童仲揆穿过中亚向印度方向进房,而戚金则向中亚方向进发,岳凤秋则进攻金帐汗国。

童仲揆这一路还真碰上了建州部,因为建州部从沙俄那里获得了印度的地图,他们也真地找到了印度,黄台吉因为这些年的颠沛流离已经去世,如今主持建州部的实际上是多尔衮,多尔衮面对童仲揆不得不选择了投降,徐鸿儒则被多尔衮砍下了脑袋送给了童仲揆,而童仲揆也利用多尔衮在印度南征北战,击败了莫卧儿王朝,将整个印度变成了大明的殖民地,而多尔衮所属的满族则成了印度一个地位相当高的种姓,负责处理印度当地人与大明之间的关系,算是一个缓冲纽带其他书友正在看:x战警。实际上这也是跟后世荷兰人学到的,荷兰人通过华人管理南洋土著,因而将土著的仇恨都吸引到了华人身上,而现在大明则是将印度人的仇恨吸引到了这些满人的身上,可惜的是印度人太窝囊,根本不敢反抗。

戚金对中亚争夺也很顺利,蒙兀儿帝国根本不敢与大明对抗,不得不将阿富汗地区交给了大明,而战事最激烈的则是岳凤秋的北路,岳凤秋击败金帐汗国,金帐汗国也成了大明的一个属国,并且在金帐汗国当中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而此时岳凤秋就收到了国内的命令,要求就地休整等待铁路贯通。

因为朱由崧要发动更大的一次战争,仅仅岳凤秋他们手中的弹药补给和兵员是不够的,而铁路如今已经成了大明帝国对外扩张的必要设备,正是靠着铁路和火炮,大明才能够在短短十年之内,将国土扩充到了中亚,因此凡是灭国之战这种大型战役,都必须有铁路的补给线,当然印度也算是灭国之战,不过印度太过奇葩,童仲揆几乎没怎么动用自己的军队就已经把莫卧儿王朝征服了。

而这次战役的目标自然是俄国,占领了俄国,朱由崧他们修建的铁路就可以直接修到欧洲内部,并且威慑中东的奥斯曼帝国,更重要的是,也是为大明北方除了一大敌,而野蛮而坚韧的俄国人可不是印度人能够比拟的,这次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岳凤秋也是大明现在最能打的将军,手下的部队也是常年征战的精锐之师,在武功十二年的这次战争仍然打得十分艰难,好在凭借资源、人口以及技术上面的优势,岳凤秋还是将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