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2/2)
除了老得几乎走不动路的胡滢在老家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像踩蚂蚁一样挪动着步子,其他七位大九卿风一般地冲进了中书省的大门,那速度,简直跟练了八步赶蝉的轻功一样。
“石亨这次轻功冒进,坏了朝廷的大事老夫要上揍太后,削了石亨的爵位,罢黜他的左军都督府都督”听着方不离的咆哮,几位部堂心中一阵寒冷,他们知道最后决战的时刻来了。赢了,旧党能把新党在军中最得力的臂膀薛剑给掰断,可要是输了,石亨这位好不容易拉过来的军方要员,可就要一文不名。没了石亨,旧党还能指望谁难道是哪个摇摆不定的杨洪狂去额旧党在石亨身上的投入,可比方不离想象的要大得多,要是就这么让石亨完蛋,旧党可真的是血本无归了。
“方相,薛剑尽管是您的妻侄,可你要记住,你不只是薛剑的姑父,还是朝廷中书省的丞相”最年轻的邝野压制不住心中的惶恐,一下子撞开了方不离公务室的大门。邝野几乎是戳着方不离的鼻子吼叫,全没了平曰养出来的那些官威仪态,也全忘记了上下之别。或许现在他的心里,只有党派之分了。
“邝部堂,注意你的身份。”方不离淡淡地指正了狂野的错误,眉宇之间充满了忧愁,奇怪的是他宽容的放过了邝野的无礼。一句过后拿起桌上的一封带着水印的信笺,递给了邝野,“几位部堂传阅一下吧。南京出事了。”轻轻的几个字,却在旧党的几位大佬心里激起了滔天巨浪。南京是什么地方皇明故都,要是南京陷落,南方定然不保,要是朝廷反应慢上些许,那就将波及到全国上下。更不要说而今山陕还有一个扯起反旗的华山派。
“咳咳。”通政司使说话了,“按规矩,南京守备的告急应当是直达兵部,兵部收到过后,视其轻重缓急,再交付宫内。不知道方相这封告急是怎么来的”
“漕运总督反了,南京守备的告急都堵在了济宁。这份密函是本相安插在海上的探子送来的。没想到前宋竟然还有势力为何原来没有发动”最后一句话方不离自问自答,声音几不可闻。
就在九人大眼瞪小眼的时候,胡滢终于走进了房间。别看老胡滢走路都要人来扶着,可耳朵倒是挺好使,“让薛剑在太行八径严防死守,不要让华山的军队东进即可。华山派这种武林门派,朝廷逼得越紧,他们越抱团。要是不理他们,他们自己都会乱起来,相对于那群山寇,前宋的大军才是最要紧的。咳咳咳”
“胡老前辈”众人都望着老胡滢,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是党争啊党争不是敌人赞同什么,自己这边就要反对什么的么再说了,这话谁说,老胡滢都不能说,说了那就是晚节不保。老胡滢这是要做什么老糊涂了方不离来不及细想,既然老胡滢犯了错,那么自己也就不客气了,“难得胡老前辈如此深明大义,那么即刻发兵南下”
不等方不离讲完,老胡滢截住了话头,“薛都督坐镇太行,昌平伯坐镇大同力保晋北不失,眼下合适的也就是石亨一人了。不过褫夺其左军都督府都督的职务,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如何”
“老狐狸,这儿等着我呢”方不离心中骂了一句,可想了想,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安排了,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
新旧两党的争斗,因为一场战争引发,又因为另外一场战争结束。可惜旧党还是看错了人,石亨这位多年在北疆与瓦剌游骑兵作战的老式军官,无法适应南方的密集水网和灵活多变的山地战,惨死在他援救的对象南京的城墙下,旧党在军中最后的一根支柱倒塌,朝廷从此,真真正正的走入了方不离的时代。未完待续。
第八章大结局
石亨兵败身死,这对他的家人而言,可能是天塌地陷的大事。可对朝廷来说,石亨的生死却是微不足道,重要的是,王师兵败城下,城中百姓心惊胆寒,当晚临江侯和几位侯伯悄悄地打开了城门,尽管说城防军发现过后想要阻拦,临江侯等几位侯伯的家丁也败迹毕露,可这一场内讧却被城外的讨逆军抓住了机会。
南京城高壕深,想要强行打下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就是打下来了也不知道损耗会有多少。可临江侯的弃暗投明却为讨逆军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南京的陷落,以及南方数省陷落。就在眼前了
进城过后,没有了坚城依仗,家丁怎么敌得过如狼似虎的讨逆军与国同休的开国勋贵们除了几家贪生怕死的出城投降,在讨逆军里面谋得了一两个职位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被一锅端了。最引人注目的是魏国公,他将魏国公府的族人聚在国公府里面,将大门紧锁,放了一把火,从此徐达在南京的一脉嫡系,化作了点燃新朝的燃料。
拿下了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五省,而朝廷的注意力还被山西的华山军吸引着,乘着这个机会,讨逆军摇身一变,打起了清算燕逆的旗号。五省的土地人口、钱粮周转、税赋缴纳、矿山作坊,一一被重新划分。在这场清算里面,无数的北逃的乡绅,投降的勋贵,失去了往曰的财富与尊荣,可这一切与他们的生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与国同休的开国勋贵们自然不在话下,除了反正的几位在讨逆军里面谋得了一两个职位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被一锅端了。对了,最引人注目的是魏国公,他将魏国公府的族人聚在国公府里面,将大门紧锁,放了一把火,从此徐达在南京的一脉嫡系,化作了点燃新朝的燃料。
南京勋贵全灭,震动了京师,震动了天下。方不离从太行山前线调回了薛剑和一万的新军,又调了九万旧军,命其率领十万大军南下襄阳,力保襄阳不失。临别前方不离面授机宜,就算湖广那边半个省丢完了,只要襄阳重镇在手,那就是大功一件。那下襄阳,一则控扼西北,二则震慑东南。事到如今方不离也想明白了,西北东南二寇定有联系,而且谋划了不知多少年,才抓住这次机会一下爆发。
南方除了云贵川有一位黔国公,其他的十有是保不住了。要是被拿下南阳盆地,两股贼寇连通起来了,那后果可是比当初瓦剌兵临京师城下要眼中许多。
朝堂上,对方不离不忙着收服南京,却派薛剑率军进驻襄阳,颇有微词。不过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当年金军南下两淮,以失败告终,忽必烈进取襄阳,终得天下。历代以来,北方强军要图谋金陵石头城,都是沿江而下,从两淮进军,从来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