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5(2/2)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都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晦,寂兮似无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有不信。
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乾不处。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其资;虽知,大迷,是为要妙。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容,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散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句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