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46章 协同初试

第46章 协同初试(1/2)

目录

就在江辰和政策研究专班埋头细化“三角地”开发政策的同时,示范区指挥部面临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接踵而至,这次来自之前相对低调的江港区。

江港区负责对接示范区的常务副区长亲自带队来到指挥部拜访,周明光副指挥长在会议室接待,江辰和罗成陪同。

这位姓钱的副区长五十岁上下,面容和善,但眼神中透着一股急于改变现状的迫切。寒暄过后,他直奔主题。

“周市长,这次来主要是想汇报一个对我们江港区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钱副区长示意随行人员打开投影,“我们区经过多方努力,初步接触了一家国内知名的精细化工企业——‘东华化工’,他们有意向在我们区临江的规划工业区内,投资建设一个新材料生产基地。这是项目的初步介绍。”

投影幕布上显示出“东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的规划效果图,投资额度、预计产值和税收贡献等数据颇为亮眼。钱副区长语气振奋地介绍着这个项目将如何带动江港区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升财政收入。

然而,随着介绍的深入,周明光的眉头却微微蹙起。江辰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这个项目虽然号称“新材料”,但其核心工艺仍然涉及部分基础化工环节,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和能耗压力。

“……项目选址就在我们区规划的工业区内,各项前期工作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钱副区长最后总结,目光热切地看向周明光,“希望指挥部能把这个项目纳入示范区重点引进项目清单,在政策协调和要素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周明光没有立刻表态,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罗成看了一眼周明光的神色,谨慎地开口:“钱区长,这个项目投资规模确实诱人,对江港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也很明显。不过,它涉及的化工产业,与示范区规划的绿色、创新主导方向是否完全契合?环保和能耗指标,能否达到示范区的准入标准?这些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钱副区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罗组长,我们理解示范区的定位。但这个项目技术是先进的,环保投入也很大,完全能达到国家标准。而且,我们江港区底子薄,这样的优质工业项目来之不易啊!如果不能尽快落地,我们担心……会被其他地区抢走。”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抱怨和压力。江港区作为相对落后的一方,对于能带来显着Gdp和税收的大项目,渴望程度远超天湖和经开两区。

周明光终于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分量:“老钱,你们积极招商引资的态度是好的,指挥部也支持各区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优势产业。”

他话锋一转:“但是,示范区的核心是‘协同’,不是简单的项目堆砌。这个化工项目,即便落在你们江港区,它的原料来源、产品市场、物流通道,甚至潜在的环保影响,都可能与天湖区、经开区,乃至下游区域产生关联。我们不能只看一个区的得失,必须放在整个示范区乃至全市的大盘子里来考量。”

他目光转向江辰:“江辰同志,这件事由你们综合协调组牵头,立即启动一个快速评估和协同论证机制。组织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工信局,以及天湖区、经开区的相关负责同志,成立一个临时项目评估小组。重点评估几个方面:一是项目本身的先进性、安全性和环保合规性;二是项目与示范区整体产业布局的契合度;三是项目可能产生的跨区域影响,特别是对上下游产业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压力。一周内,我要看到初步评估报告和协同建议。”

“明白,周市长。”江辰立刻应下。他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示范区协同发展考题,考验的是指挥部能否超越单个区域的利益,从更宏观和可持续的角度进行统筹。

钱副区长张了张嘴,似乎想再争取一下,但看到周明光态度明确,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好的,我们配合指挥部的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