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43章 破局之策

第43章 破局之策(1/2)

目录

江辰关于“三角地”区块的初步调研报告,连同他起草的专项工作小组建议方案,在第二天上午就呈报到了周明光常务副指挥长的案头。

周明光看得非常仔细,特别是报告中梳理的几个核心矛盾和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他看完后,沉默了片刻,拿起内线电话。

“江辰同志,你上来一下。”

江辰再次来到周明光办公室。

“报告我看了。”周明光指了指对面的座位,神情严肃,“情况摸得很透,问题抓得很准,比之前区里报上来的那些含糊其辞的材料实在多了。这个‘三角地’,确实是块硬骨头,也是检验我们示范区指挥部能否有效运转的第一块试金石。”

他拿起那份建议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思路是对的。但关键在于,这个小组由谁来主导?协调的权威性从哪里来?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把几个部门叫到一起开个会,发个文,最后很可能还是各自强调困难,推诿扯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江辰知道周明光点出了问题的要害。跨区域协调,最难的就是打破行政壁垒,建立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周市长,我认为,这个专项工作小组必须由指挥部直接领导,您亲自挂帅。”江辰提出了更具体的想法,“小组的组成,除了天湖区、经开区和相关市局,还可以考虑引入市规划院的专家,甚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增加公信力。小组要有明确的授权,对于‘三角地’范围内确权、评估、补偿、规划等核心事项,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拥有建议权和一定的裁决权,报指挥部最终决定。形成决议后,各方必须严格执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我们可以考虑设立一个‘三角地’问题处置的专项资金池,由市财政和两区按比例投入,专门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补偿、安置和环境治理问题,让问题的解决有资金保障。”

周明光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思考着江辰的建议。引入更高层面的权威和专项资金保障,确实是打破僵局的有效手段。

“思路可以。”周明光最终点了点头,“这样,你把这个建议方案再细化一下,特别是工作小组的职权范围、议事规则和资金池的管理使用办法,弄个具体点的草案出来。下次指挥部全体会议,我会把这个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提出来讨论。”

“是,周市长。”江辰应道。

“另外,”周明光话锋一转,“光是坐在办公室里搞机制设计还不够。‘三角地’那些具体的利益相关方,比如那个废品回收站,那些滞留的住户,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底线,还需要更深入的沟通。在机制建立之前,必要的群众工作要先行。这件事,你继续跟进。”

带着周明光的明确指示,江辰回到办公室,立刻着手细化方案。他查阅了其他地区处理类似复杂区域问题的经验,结合“三角地”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关于成立“三角地”区块问题专项工作小组的方案(草案)》,对小组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资金保障都提出了具体设想。

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对“三角地”现场的跟进。他让罗成组长通过官方渠道,正式与天湖区和经开区对接,收集更详尽的土地、房产和历史政策文件。他自己则再次带着小孙,避开之前的区域,选择了另一个下午,更深入地去接触那些滞留的居民和经营者。

这一次,他们没有亮明指挥部工作人员的身份,而是以“城市规划研究志愿者”的名义,更近距离地倾听他们的抱怨、担忧和期望。江辰注意到,除了对补偿标准的担忧,一些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人,还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而那个废品回收站的负责人,在抱怨之外,也流露出了如果能有合适的搬迁地点和一定的帮扶政策,也愿意配合搬迁的想法。

这些细微的信息,都被江辰一一记录下来。他知道,解决这类复杂问题,除了刚性的政策和机制,还需要理解并回应每一个具体人群的合理关切,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几天后,示范区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周明光主持,天湖区、经开区、江港区的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