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太后奶奶夸我聪明(1/2)
慈宁宫的暖阁里飘着淡淡的檀香,鎏金铜炉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将满室烘得暖意融融。林砚捧着太后递来的杏仁酪,小口啜饮着,目光却不自觉落在案上那盏青釉瓷瓶里的腊梅上 —— 花瓣凝着薄霜般的光泽,倒比京城里寻常的腊梅多了几分清雅。
“这杏仁酪是哀家宫里的小厨房新做的,加了点蜂蜜,你尝尝合不合口味。” 太后坐在铺着貂裘软垫的软榻上,手里捻着一串紫檀佛珠,目光温和地落在林砚身上。她今日没穿朝服,只着一身石青色暗纹褙子,鬓边簪着支赤金点翠步摇,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些长辈的慈和。
林砚放下瓷碗,乖巧地应道:“谢太后娘娘,杏仁酪很甜,比家里做的还好吃。” 这话倒不是奉承 —— 宫里的点心用料实在,杏仁磨得细腻无渣,蜂蜜的甜也恰到好处,确实比侯府小厨房的手艺更胜一筹。
太后被她认真的模样逗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你这孩子,倒比宫里那些小皇子还懂事。前日王侍郎的事,哀家都听说了,若不是你机灵,怕是还查不出他通敌的罪证呢。”
提到王侍郎,林砚心里的轻松淡了几分,她坐直身子,轻声道:“其实都是周御史和靖安王殿下的功劳,我只是碰巧发现了些线索。而且王侍郎做的事,本就瞒不住人,就算我没发现,迟早也会被其他人查出来的。”
“你倒会谦虚。” 太后笑着摇了摇头,语气却郑重了些,“哀家知道,王侍郎是哀家的远亲,可他贪墨军饷、私通敌寇,桩桩件件都是死罪,哀家绝不会因为私情护着他。你能顶住压力,把证据交出来,这份勇气和心性,比许多大人都强。”
林砚心里一暖 —— 她原本还担心太后会因为王侍郎的事迁怒于她,如今看来,太后确实是明事理的人。她正想再说些什么,就见太后身边的掌事嬷嬷进来禀报:“娘娘,吏部尚书大人求见,说是来给您送新制的暖炉。”
太后点点头:“让他进来吧。” 又转头对林砚道,“你也别拘谨,坐着就好。”
很快,吏部尚书李大人就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藏青色官袍,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见到太后,躬身行礼:“臣参见太后娘娘,娘娘圣安。”
“免礼吧。” 太后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李大人将木盒递到嬷嬷手里,笑着道:“臣新得了一批上好的银丝炭,让人打了个暖炉,想着娘娘宫里的暖炉用了有些年头了,就给您送过来试试。另外,也是想过来谢过林姑娘 —— 前几日犬子摔伤,多亏了林姑娘出手相救,不然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说着,他对着林砚拱手行了一礼:“林姑娘,当日匆忙,未能好好谢你,还望姑娘莫怪。”
林砚赶紧起身避开:“李大人客气了,我只是碰巧懂些医术,能帮上忙也是缘分,您不必这么客气。”
李大人哈哈一笑:“姑娘年纪小,格局却大,难怪镇北侯能教出这么好的女儿。对了,臣昨日听说,王侍郎被查了?还多亏了姑娘发现的证据?”
林砚点头:“只是碰巧罢了。”
太后接过嬷嬷递来的暖炉,触手温热,她摩挲着炉身上的缠枝莲纹,对李大人道:“王侍郎的事,皇上已经下了旨,定了死罪,抄没的家产也会用来填补西北的军饷空缺。说起来,还要多亏了林姑娘,若不是她发现了王侍郎私藏的布防图,黑风寨的人说不定真能偷袭成功。”
李大人脸色一沉:“那黑风寨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勾结朝廷官员,妄图叛乱!臣已经让人加强了京城的防卫,绝不能让他们在京城兴风作浪。”
三人又聊了会儿关于黑风寨的事,李大人便起身告辞了。临走前,他还特意给林砚留下了一盒上好的笔墨纸砚,说是感谢她救了自己的儿子。
等李大人走后,太后拉着林砚的手,轻声道:“孩子,哀家知道你明日就要跟靖安王去西北了。西北苦寒,又有战乱,你一个小姑娘去,哀家实在放心不下。” 她从手腕上褪下一只羊脂玉镯,戴在林砚的手上,“这只玉镯是哀家年轻时太后娘娘赏的,据说能安神定惊,你带着它,就当是哀家在你身边陪着你。若是遇到危险,就拿着它去找当地的官员,他们会帮你的。”
玉镯温润贴肤,带着太后手心的温度,林砚心里一阵感动,她对着太后深深行了一礼:“谢太后娘娘,臣女一定好好保管玉镯,也会照顾好自己,不让娘娘担心。”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又让人拿来一个锦盒,递给林砚:“这里面是些伤药和保暖的衣物,你带着路上用。还有,这是哀家给你爹爹写的信,你到了西北,交给你爹爹,让他务必保重身体,好好打仗,早日平定叛乱。”
林砚接过锦盒,紧紧抱在怀里:“臣女记住了,一定把信交给爹爹。”
从慈宁宫出来时,已近午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朱红的宫墙镀上了一层金边。青禾跟在林砚身边,小声道:“姑娘,太后娘娘对你可真好,不仅给你赏赐,还担心你的安危。”
林砚摸了摸手腕上的玉镯,笑着道:“太后娘娘是个好人,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她知道王侍郎罪有应得,没有因为私情护着他,还支持我们查黑风寨的事,这样的太后,值得我们尊敬。”
两人正说着,就看到萧澈从远处走来。他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手里拿着一个纸鸢,看到林砚,眼睛一亮,快步跑过来:“林砚,你从慈宁宫出来了?太后娘娘没为难你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