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与天人神交(1/2)
张伟把第7层结丹,结成后!
闭着眼睛,看着刚结出的第7层,感慨万千啊,既是惊叹,又是敬佩,更是震撼!
惊叹于,如此巧夺天工的设计!
我们可以推演下,这种嵌套的网体结构,有多么的巧妙和适用!
就刚的例子,一个函数从他的角度只被调用了一次,他确实只被一个函数调用了,可是这个调用他的那个函数,被别人调用了50次,而这50次,又有一个函数又被别的函数、或别的程序调用了200次,那么一开始那个函数加起来就被调用了250次!
现在的情况,如果不是这种调用逻辑的设计,那么第一次的那个函数,就会像《诗云》自然语言的逻辑,这个函数,或者这个函数对应的处理逻辑,就要在250个地方,编写250次!
如果这个处理的代码量是1000行的话,就代表,就这一个处理逻辑,就占据了,25万行的代码量!如果用这种嵌套的代码设计,有且仅有1000行代码!
这有什么好处呢?那好处可太大了啊!
比如这1000行的处理代码有一个bUG,如果是这种嵌套设计,你只需要对这1000行的处理函数进行修改,就等于修改了250处了!
而如果用传统的编程方式,就是张伟一直引以为傲的10万行的,编码逻辑!那么就得修改250次!只要任何一个地方忘记修改,那么就是一个真实的错误!
而为什么有些It非常忙,就是这个原因,你会发现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重复出现!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传统的编码结构,同一个处理逻辑,不是用这种嵌套的函数结构,而是在每个地方都写一遍,虽然每次都修改了,但是架不住有250处地方要修改啊!这就是为什么说靠谱的It很闲,不靠谱的It很忙的原因!
一个问题,实际你只改了一次,却达成了250个地方都改了的效果,所以你不忙啊!因改一个地方,只需要2分钟啊!
而改250个地方,就是专门改,都需要500分钟,8个多小时,而真实情况是发现一个地方,就改一个地方,没发现,就不改,就成了一个一个的地雷了,等着被踩到,爆炸!
所以你会发现他天天很忙,在改各种问题!
当然这个设计也有一些问题,比如首先就是如果不熟悉,就会像张伟这种,迷失在程序运行的各种嵌套中,这就真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传统模式写的代码,debug起来就很简单了,一杆子捅到底,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岔路口,就是一条纯粹的代码运行直线,就像张伟写的那些报表,就是纯粹的从上往下直线运行!
其次如果需要修改,要是考虑的不够周全,就会非常的麻烦,那就是牵一发动全身!万一改错了,就会影响到250处地方!当然如果修改好了,也等于同时修改好了250处地方!
相对来,这种架构,肯定是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还有就是敬佩!为什么会敬佩呢?
上面说的那个改250次的例子!如果作为一个程序员,其实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如果要实现,首先需要架构就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设计的!只有在这套架构下,才能达到,改一次实现等于修改了250次的效果!否则就是故意为难程序员,这种为难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好比,你是一个Nb到爆炸的泥瓦匠!给你的建筑图纸,是三层小楼!你无论如何也盖不出迪拜大厦啊!
你说当时设计SAp这套架构的那帮人,是不是神人!在带入下时间,80年代!就设计好了!
此刻的张伟,对那帮SAp架构设计者,简直是惊为天人啊!
张伟甚至觉得那帮人是穿越者!就像网络小说里带着金手指的穿越者!
还有就是管理上,SAp首先是由德国工程师开发,然后是全球的工程师开发,在时间上,跨越了周期,在地域上跨越了国家,可是这套机制下的架构,所有为SAp贡献的工程师,都遵循这样的规则,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啊!能在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大尺度上,来做到步调统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管理啊!
张伟清晰的记得,当年大学的军训,就走几步路,要走整齐,整整训练了2周!
这种全球协同,而且是40年时间的全球协调,保持步调一致,这是多么强悍的管理能力啊!
你说值不值得敬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