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 > 第51章 战后秩序

第51章 战后秩序(1/2)

目录

山坳里的人越来越多,清晨的炊烟比往日密了一倍,工坊的锤声里混进了更多陌生的吆喝,连操练场都得扩出半片空地——俘虏、流民、投奔者,加起来近百人,挤在原本只容得下赵家族人的铁石山,若再没个章法,迟早要乱。

赵罗把赵远、赵伯公和几个管事的族人叫到一起时,手里拿着几张粗糙的羊皮纸,上面画着格子,写着“姓名”“来历”“技能”“亲属”几个字样。

“人多了,嘴杂了,得有本‘账’。”赵罗指着羊皮纸,“这账就是户籍。谁是谁,从哪来,会干啥,家里有几口人,都得记清楚。不然哪天混进个奸细,咱们都不知道。”

他让人找了两个识字的后生(之前教过族里孩子认字,这两个学得最扎实),专门负责登记户籍。在核心山洞旁辟了个小隔间,摆着几张石桌,后生们拿着炭笔,挨个叫人来登记。

“姓名?”

“王二。”

“来历?”

“原是青石县铁匠铺学徒,被抓了壮丁,打了败仗被俘虏的。”

“会啥手艺?”

“会打铁,还会修农具。”

“有亲属没?”

“没了,家乡遭了灾,亲人都没了……”

王二低着头,声音有些发颤。他是俘虏里留下的,本以为会被当苦力使唤,没想到还要登记这些,心里七上八下。

登记的后生却没为难他,仔细把话记在羊皮纸上,又在末尾画了个小圈:“你是临时户,先记着。三个月后要是没犯规矩,干活踏实,就转成核心户。”

这是赵罗定的规矩:原赵家族人,还有之前经过考验的投奔者,一律算“核心户”,户籍上画红圈,能分田、住好点的山洞、优先领兵器;新来的俘虏、流民,不管是啥身份,先算“临时户”,画白圈,住外围的简易棚,干指定的活,三个月观察期内没出岔子,且贡献够了,才能转成核心户。

“临时户和核心户,干活都给粮,但核心户能多领一成,还能优先用工坊的工具。”赵罗特意强调,“转核心户不看出身,只看规矩和贡献。哪怕是俘虏,只要踏实,照样能转。”

这话传下去,临时户们心里都有了底。王二听了,攥着拳头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干活,争取早日转成核心户——在这里有饭吃,还能打铁,比当壮丁强百倍。

光有户籍还不够,干活的积极性怎么调动?有人偷懒怎么办?有人干重活有人干轻活,粮却一样多,难免有怨言。赵罗琢磨了几日,又推出了“贡献点”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