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战后精进(2/2)
“不造枪。”赵罗抚摸着钢坯,眼神深邃,“造炮。”
“造炮?!”众人都吃了一惊。他们只听过官军有炮,那是庞然大物,能轰塌城墙,铁石山这么个小地方,能造出那东西?
“对,造炮。”赵罗语气肯定,“燧发枪是厉害,但只是单兵武器。要是以后遇到官军带了真正的大炮来,或者咱们要攻敌人的堡垒,没有重火力不行。”
他比划着:“炮,其实就是个大号的火枪。一根更粗、更结实的枪管,装更多的火药,发射更大的铁弹。威力比火枪大十倍、百倍,能轰开石墙,能打散密集的阵型。”
赵五叔公倒吸一口凉气:“那枪管得有多粗?得多结实?火药装多了,会不会炸膛?”这都是实打实的问题,炮要是炸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难。”赵罗承认,“首先,炮管得用最好的坩埚钢,反复锻打,不能有半点砂眼和杂质,壁厚要均匀,比火枪枪管要求高十倍。其次,火药得更纯,用量得精确,多了炸膛,少了没威力。还有瞄准,这么重的东西,怎么架,怎么瞄准,都得琢磨。”
他指着那块钢坯:“这块钢还不够,得炼更大、更纯的。先画图纸,算算炮管的粗细、长度,火药的用量,弹丸的大小。不急,一步一步来。”
虽然觉得难,但工匠们看着赵罗笃定的眼神,心里也燃起了劲。连燧发枪这种“惊雷”都造出来了,炮虽然难,未必就造不出来。
“小罗哥,你说咋干,我们就咋干!”赵五叔公拍着胸脯道。
接下来几日,火器工坊的重心悄然变了。
一部分人按赵罗的想法,试验“纸壳定装弹”——用糙纸卷成小筒,称量好火药装进去,顶端放上弹丸,用糨糊封好,试了几次,果然装弹速度快了不少,二十息的活,现在十息就能搞定。
另一部分人开始改进燧发枪的防潮装置,给击砧和药池加了小巧的铜盖,用细弹簧连着扳机,试验下来,效果不错。
还有几个老匠人,则跟着赵罗,围着那张画满了尺寸和线条的炮身图纸,反复讨论着:“这里的壁厚是不是要再加一分?”“这个炮架得用硬木,还得有轮子,不然挪不动。”“瞄准用的标尺,怎么标才准?”
工坊里不再只是打磨枪管、锻打簧片的声音,还多了裁剪纸张的沙沙声,讨论炮身结构的低语声。
赵罗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清楚:燧发枪的改进是“升级”,能让现有火力更高效;而火炮的探索,是“突破”,是为了未来能拥有改变战局的重火力。
军工研发的方向,已经明确转向了火器的迭代和重火力的攻坚。
夕阳透过工坊的窗户,照在那张炮身图纸上,线条勾勒出的庞然大物,虽还只是纸上的构想,却已预示着铁石山的火力,将迎来新的飞跃。
这条路很难,但赵罗知道,必须走下去。在这乱世里,火力就是底气,更强的火力,才能守护住铁石山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