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丰硕缴获(1/2)
官军溃逃的烟尘还没散尽,赵罗已让人放出数名探兵,确认山林里没有埋伏,才点了五十名青壮,带着扁担、绳索和推车,下山清扫战场。
刚过石墙,眼前的景象就让青壮们倒吸一口凉气——地上铺着厚厚一层“战利品”,比上次王队正溃败时多了十倍不止。
最扎眼的是武器:几十把制式铁刀斜插在泥土里,虽不如精钢刀锋利,却都是官府锻造的制式兵器,刀身完整,只是有些卷刃;二十多张牛角弓散落在草丛中,弓弦虽松了些,弓臂却没断,是上好的硬弓;还有百余支箭簇,铁制的箭头闪着寒光,捡起来就能用。
“好家伙!这弓够咱们战兵用一阵了!”负责收弓箭的后生赵栓柱抱起一张牛角弓,掂量着重量,眼睛发亮。之前山寨的弓都是自制的软木弓,射程短,哪见过这般扎实的牛角弓。
再往深处走,甲胄堆得像小山。有二十多副铁甲——虽多是破损的,有的甲片被火枪打穿,有的被精钢刀劈裂,但甲片本身是好铁,拆下来回炉,能炼出不少精钢;还有近百副皮甲、棉甲,虽不如铁甲坚固,却能挡弓箭和钝器,清洗修补后,足够给战兵们配齐。
“这些铁甲!”老匠人赵三叔公跟着来捡兵器,蹲在甲胄堆旁,用手敲着甲片,激动得直搓手,“这铁质比咱们炼的生铁好多了!拆下来锻打,造枪管都够!”
营帐和驮马更是意外之喜。官军溃逃时没顾上拆营帐,留下了十几顶完好的军用帐篷——比山寨的简陋帐篷宽敞结实,能住下十个人,布料厚实,挡风雨没问题;还有五匹驮马,虽受了惊,却没受伤,背上的鞍具还在,其中两匹还驮着没开封的粮袋,显然是没来得及卸下来就被吓跑了。
“马!真有马!”负责牵马的后生赵小石又惊又喜,他长这么大没见过几匹活马,赶紧找了草料递过去,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往山口走。有了驮马,以后往山上运矿石、粮草就不用全靠人扛了。
最让人心跳的是粮草。在之前官军扎营的地方,散落着十几袋没被带走的粟米,还有几袋糙米,甚至有两袋盐巴——赵伯公让人掂了掂,光粟米就有近百斤,够全族吃半个月;盐巴更是金贵,够撑上三个月。
“还有这个!”一个青壮在草丛里踢到个硬东西,扒开草一看,是个铜制的箱子,打开后里面竟是十几锭银子,还有些零散的铜钱——显然是官军的军饷,慌乱中没来得及带走。
“发了!这次真发了!”青壮们越捡越兴奋,扁担上挑着刀枪弓箭,推车上堆着甲胄帐篷,有人牵着马,有人扛着粮袋,浩浩荡荡往山上运。
山坳里的族人早就等在山口,见队伍回来,立刻围上来帮忙。妇女们接过粮袋,掂量着重量,脸上笑开了花;铁匠组的人抢着搬铁甲,扛着就往工坊跑;战兵们则围着眼角的牛角弓,七手八脚地试拉弓弦。
“小罗,你看!”赵虎抱着三副铁甲跑过来,甲片上还沾着血,却掩不住他的兴奋,“这甲片够咱们造二十把火枪枪管了!还有那些弓,配上箭簇,咱们也有弓箭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