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居安思危(2/2)
赵罗摆摆手,笑着道:“不用急。队列不是摆样子,是让大家知道‘齐’——敌人来了,你往前冲,他往后躲,就乱了;要是大家步伐一致,动作齐整,敌人就难破。”
他耐着性子,一遍遍喊口令:“左转弯——走!”“右转弯——走!”“向前一步——走!”
一开始,总有人走错,要么迈错脚,要么转错方向,惹得旁边观看的妇女孩子直笑。但没人抱怨,都知道这是为了守家,咬着牙跟着练。练了一上午,三十人总算能跟着口令,走得有模有样,虽不完美,却再没了之前的散乱。
下午练协同作战。赵罗把人分成三队,模拟山口被攻的场景:一队守栅栏,用木矛往外捅,模拟阻挡敌人;二队在栅栏后,准备好石块,等敌人靠近就往下砸;三队守两侧崖壁,用削尖的木杆往下戳,模拟之前设的“尖木阵”。
“记住,守栅栏的不能硬拼!”赵罗站在一旁指挥,“敌人人多,就退半步,靠栅栏挡着,等二队扔石头砸乱他们,再往前推!崖上的人别露头,躲在石头后面,看见有人爬就戳,别贪多!”
赵虎带着一队守栅栏,一开始还想着往前冲,被赵罗喊住:“虎哥!退!让石头先上!”他愣了愣,赶紧招呼人后退。果然,“敌人”(由其他族人扮演)刚往前涌,二队的石块就“噼里啪啦”砸下来,“敌人”顿时乱了阵脚。
“就是这样!”赵罗喊道,“配合着来!你守我攻,我退你援,这才是护卫队!”
连着练了几日,青壮们渐渐有了章法。队列走得整齐了,听到口令能立刻反应;模拟防守时,不用赵罗喊,守栅栏的、扔石头的、守崖壁的,各自分工,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有一次,赵罗让扮演“敌人”的族人从侧面小路偷袭,了望点的人发现后敲锣示警,护卫队立刻分成两队,一队守正面,一队抄小路去堵——虽跑得气喘吁吁,却真把“敌人”堵在了半路上。
“成了!这么练下去,真有流寇来,咱们也不怕了!”赵虎抹着汗,看着队伍,眼里满是自豪。
傍晚时分,山坳里总能响起整齐的口令声:“一二!一二!”“举矛!放!”“左!右!”
妇女们端着水在旁边等,孩子们趴在石头上看,眼里闪着崇拜的光。老匠人们则站在远处,捋着胡子点头——那不再是一群零散的青壮,而是像模像样的队伍了。
赵罗站在了望点,听着山下的操练声,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稍稍落下。
他知道,这只是最基础的训练,离真正的军队还差得远。但至少,他们有了组织,有了纪律,知道如何配合着守自己的家。
铁石山的风依旧刮着,却仿佛带了些不一样的味道。那整齐的操练声,和高炉的敲打声、开荒的号子声混在一起,成了铁石山新的节奏——那是居安思危的警惕,是守护家园的决心,也是赵家在乱世里,扎下更深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