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念旧情归乡省亲,故园风貌忆往昔(1/1)
秋意渐浓时,护国公府的车队悄然驶出京城,沿着官道向百里之外的清溪小镇行去。这是张衍之与余晚星约定的惯例,每逢秋高气爽的时节,便会带着子女返回这座承载着两人青春岁月的小镇省亲。马车碾过落叶,车轮声不急不缓,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清溪小镇依溪而建,溪水清澈见底,两岸杨柳依依,依旧是当年的模样。车队抵达镇口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邻里老友们立刻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淳朴的笑容。“衍之、晚星,你们可算回来了!”头发花白的王老伯拄着拐杖走上前,紧紧握住张衍之的手,“好几年没见,你们倒是没怎么变样。”
“王伯,您身子还这么硬朗!”张衍之笑着回应,眼中满是暖意。余晚星也走上前,与当年的邻家婶子们寒暄,递上带来的绸缎、糕点等礼物。许明、许亮等子女跟在身后,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古朴的小镇,听着父母讲述当年的往事。
他们的旧宅就在镇子东头,一座不算阔气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小院。院墙爬满了牵牛花,院中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正是当年张衍之亲手栽种的。推开斑驳的木门,屋内的陈设简单却熟悉,八仙桌、太师椅、土炕,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余晚星抚摸着炕沿,眼中泛起泪光:“还记得当年,我就是在这土炕上生下明儿的,那时候条件苦,连块像样的布料都没有。”
张衍之走到院中,望着老槐树,感慨道:“当年我还是个穷小子,在镇上的武馆当教头,就是在这槐树下,我向你娘求的婚。”
子女们围在父母身边,听着他们讲述创业与生活的过往:张衍之当年如何在武馆刻苦习武,如何凭借一身武艺保护小镇不受匪患侵扰;余晚星如何凭借家传医术,为邻里们治病疗伤,赢得大家的信赖;两人如何相互扶持,从一无所有到渐渐站稳脚跟,最终因机缘巧合踏入仕途,一步步走到今天。
“娘,您当年一个人给人看病,不害怕吗?”许月好奇地问道。
余晚星笑着摇头:“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能帮大家解除病痛就好。记得有一年镇上闹瘟疫,我和你爹守在镇口,给进出的人诊治、熬药,整整半个月没合眼,总算是把瘟疫控制住了。”
省亲的日子里,张衍之与余晚星每日都会带着子女们走亲访友。他们去看望当年资助过他们的李掌柜,如今李掌柜的店铺已交给儿子打理,见到他们前来,特意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他们去拜访当年传授张衍之武艺的武馆师傅,师傅早已退休,却依旧精神矍铄,拉着许亮探讨武艺;余晚星则去探望当年一起纺线织布的邻家姐妹们,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时光。
孩子们也渐渐融入了小镇的生活。许明跟着父亲去田间地头,感受农耕的辛劳,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意;许亮则与镇上的年轻小伙们一起习武、打猎,重温军营之外的自在时光;许兰好奇地考察小镇的特产,琢磨着如何帮助小镇拓展销路,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许伟帮着镇上的商铺核算账目,解决了不少财务上的难题;许月则在镇上的小药铺坐诊,为乡亲们看病、义诊,传承母亲的医者仁心;许阳则背着画板,走遍小镇的街头巷尾,将清溪的山水、古朴的民居、淳朴的乡亲都画入画卷之中。
一日傍晚,一家人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吃着地道的农家菜,喝着自家酿的米酒。溪水潺潺流淌,蛙鸣虫叫此起彼伏,月光洒在院中,温馨而宁静。
“还是家乡的味道最地道。”张衍之喝了一口米酒,感慨道,“不管走多远,飞多高,这里永远是我们的根。”
余晚星点了点头:“是啊,这里有我们最珍贵的回忆,有最淳朴的乡情。希望孩子们也能记住这里,不忘本,不忘根。”
许明站起身,举杯说道:“爹娘教诲,孩儿谨记在心。今日能回到家乡,感受这份淳朴与温情,是孩儿莫大的荣幸。愿我们每年都能回到这里,重温往昔,铭记初心。”
子女们纷纷举杯响应,酒杯碰撞间,满是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这份宁静与温馨之下,却暗藏着危机。“幽灵”的眼线早已得知张衍之一家归乡省亲的消息,认为这是刺杀张衍之、瓦解护国公府的绝佳时机。小镇民风淳朴,防卫松懈,且地形复杂,便于隐藏与逃脱。“幽灵”已派出一批精锐杀手潜入小镇,计划在他们返程途中设下埋伏,发动突袭。
更阴险的是,杀手们还在小镇的水源中加入了微量慢性毒素,虽然短期内不会致命,却会让人头晕乏力,降低警觉性,为他们的刺杀计划创造条件。此刻,小镇的不少乡亲已经出现了轻微的不适,只是并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