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秦帝国之枪客无痕 > 『平衡之道』643章 创世奇点探终秘,鸿蒙新主定寰宇

『平衡之道』643章 创世奇点探终秘,鸿蒙新主定寰宇(1/2)

目录

星尘号穿透创世奇点的本源迷雾,眼前的景象彻底超越所有认知——这里并非单一的致密质点,而是一座由“创世法则”构筑的“终焉圣殿”。圣殿的穹顶是流动的星云漩涡,地面由无数创世符文铺就,中央的高台上,一枚通体透明的“终焉水晶”悬浮着,内部封存着创世神的完整意识,周围环绕着十二道由本源能量凝聚的“法则支柱”,每一道都对应着宇宙的核心法则:时空、能量、物质、灵能、共生、因果……

“这是宇宙的终极源头!”艾泽尔的探测仪疯狂运转,屏幕上的数据流直接突破仪器上限,“终焉水晶里的创世意识,包含着宇宙从诞生到永恒的所有知识。法则支柱是宇宙的根基,只要掌控它们,就能改写任何已知法则!”

嬴云澈的神器与终焉水晶产生强烈共振,创世神的意识直接涌入他的脑海:“嬴云澈,你已通过无数试炼,打破了轮回的桎梏,证明了共生与灵能的终极价值。现在,你将继承我的使命,成为‘鸿蒙新主’,守护宇宙的平衡与进化。”

话音刚落,十二道法则支柱同时亮起,本源能量如潮水般涌向嬴云澈。李娇炎突然检测到异常信号:“不好!法则支柱的能量波动中,掺杂着未知的‘寂灭能量’!是轮回守护者的余孽,他们在法则支柱中埋下了‘寂灭炸弹’,想在你继承创世力量时,引爆法则支柱,让整个宇宙回归虚无!”

“启动‘护法则计划’!”嬴云澈的指令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张鹏带领创世守护舰队,构建灵能-叙事联合防护圈,抵御寂灭能量的冲击;李娇炎团队解析寂灭炸弹的结构,研发拆解方案;星榆长老汇聚所有文明的意识能量,构建‘跨域护法则域’;艾泽尔破译法则支柱的符文,寻找炸弹的埋藏位置;我与影刃、苏璃守护终焉水晶,同时吸收法则能量,准备继承创世使命!”

第一幕:法则传承遇危机,寂灭炸弹藏杀机

嬴云澈在终焉圣殿的高台上盘膝而坐,十二道法则支柱的本源能量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体内。时空法则让他能感知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能量法则让他掌控所有能量的流转,共生法则让他与所有文明的意识相连……随着能量的融合,他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化作纯粹的本源能量体,与终焉水晶的创世意识融为一体。

影刃与苏璃在高台周围警戒,法则支柱的符文闪烁不定,寂灭能量的浓度越来越高。艾泽尔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寂灭炸弹藏在法则支柱的核心部位,与法则能量深度融合,强行拆解会引发爆炸!而且炸弹的引爆装置与嬴队的能量吸收进度绑定,一旦他完成传承,炸弹就会自动引爆!”

李娇炎团队的拆解方案很快成型:“必须用‘法则分流术’,将法则支柱的能量与寂灭炸弹分离,再用灵能与叙事能量构建‘寂灭封印’,才能安全拆除炸弹。但这需要有人进入法则支柱内部,手动操作分流装置!”

“我去!”影刃主动请缨,他的暗影能量能穿透法则支柱的能量屏障,“我可以用暗影潜行潜入支柱核心,配合你们的分流方案,完成任务!”

苏璃立刻补充:“我会用意识能量干扰寂灭炸弹的信号,为你争取时间。嬴队,你尽量放慢能量吸收速度,给我们拆解炸弹的时间!”

影刃化作一道暗影,先后潜入时空、能量、物质三道法则支柱。每一道支柱内部都布满了复杂的符文回路,寂灭炸弹如黑色的毒瘤,嵌在核心位置,表面的寂灭能量不断侵蚀着法则能量。影刃按照李娇炎的指引,将灵能分流器嵌入符文回路,启动装置后,法则能量与寂灭能量开始分离,金色的本源能量顺着分流管道流出,黑色的寂灭能量被暂时困在炸弹内部。

当影刃潜入第四道灵能法则支柱时,寂灭能量突然爆发,炸弹的引爆倒计时开始闪烁:“警告!寂灭能量失控,倒计时10分钟!”

“是轮回守护者的余孽在远程操控!”艾泽尔大喊,“他们激活了炸弹的备用引爆程序,我们必须在10分钟内拆除所有炸弹!”

星榆长老立刻催动跨域护法则域:“所有文明注意,集中意识能量,干扰寂灭炸弹的信号!”无数道意识能量光束从宇宙的各个角落汇聚,形成强大的意识屏障,炸弹的倒计时速度明显减慢。

影刃加快了行动速度,在法则支柱间穿梭,暗影能量与灵能分流器配合,快速分离法则能量与寂灭能量。苏璃则不断破解炸弹的远程操控信号,阻止轮回余孽的干预。当影刃拆除最后一道共生法则支柱的寂灭炸弹时,倒计时仅剩最后10秒。

“成功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危机并未解除。法则支柱的本源能量因分流出现紊乱,十二道支柱开始剧烈震颤,终焉圣殿的穹顶出现裂痕,寂灭能量的残余开始扩散。

第二幕:创世之力定乾坤,寂灭余孽终覆灭

“加速吸收法则能量!”创世神的意识在嬴云澈脑海中响起,“只有完全掌控十二道法则,才能稳定法则支柱,彻底净化寂灭能量!”

嬴云澈不再犹豫,全力吸收法则支柱的本源能量。十二道法则在他体内融合,时空、能量、物质、灵能、共生、因果……所有法则相互交织,形成完美的“创世法则体系”。他的意识覆盖整个宇宙,能感知每一个文明的心跳,每一颗星球的呼吸,每一缕能量的流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