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清扫(1/2)
铅灰色的天空持续了数日,终于在一天傍晚飘下了细碎的雪粒子,打在镇政府院子光秃的梧桐枝桠上,沙沙作响。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寒意骤然加深,却也让连日来镇政府内部那种黏稠压抑的氛围,似乎被这清冷冲刷开些许缝隙。
李腾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渐密的雪幕,神色平静。钱有福汇报的情况,赵东升的谈话,以及近日来感受到的种种微妙变化,都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他心上。但他深知,在这种时候,慌乱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沉住气,以静制动,方能破局。
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被刘长根“优化”过、又经他坚持核实修正的农业数据预测报告,目光锐利。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地上积了薄薄一层白霜。李腾主动敲响了赵东升办公室的门。
“赵书记,我想就这次数据报送的事情,以及近期的一些风声,再跟您深入汇报一下我的想法。”李腾开门见山,语气诚恳而坚定。
赵东升有些意外,示意他坐下:“李腾同志,你说。”
李腾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将那份最终报送的数据报告副本,以及张华、王宇协助整理的部分基础数据核查对比分析,放在了赵东升面前。
“赵书记,这是我坚持要求核实后报送的数据,以及核查过程的简要说明。每一个下调的数据,都有实地调研、抽样统计或者市场行情作为支撑。”李腾的声音平稳有力,“我坚持数据真实,并非针对刘镇长个人,而是认为,这是我们党委政府取信于民、对上级负责、也是对柳林镇长远发展负责的基石。虚高的数据,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好看排名,但埋下的隐患是巨大的。上级可能会基于不实数据做出误判,给我们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年底审计核查一旦发现问题,我们整个班子的信誉都会受损;更重要的是,这会助长浮夸不实之风,与我们大力倡导的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背道而驰!”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赵东升的神色,见对方听得专注,便继续道:“至于近期那些关于我搞‘小圈子’、‘排斥异己’的传言,我认为这恰恰是有些人因为数据核查触动了其利益或个人面子,而采取的混淆视听、倒打一耙的手段。我李腾行事,但求问心无愧。重用林雪、吴建军,是因为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合作社建设上确实做出了成绩,群众认可。培养新来的大学生,是为了柳林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和长远发展。如果坚持原则、重用实干干部就是搞小圈子,那我无话可说。但我相信,赵书记您,还有柳林镇大多数眼睛雪亮的干部同志,自有公断。”
他没有歇斯底里地自证清白,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将个人问题上升到了工作原则和政治生态的高度。
赵东升拿起那份核查说明,仔细翻看着,手指在那些具体的数据对比和来源说明上划过,眉头微微蹙起。他之前虽然支持李腾核查,但更多是出于对数据真实性的原则性认同和对李腾工作态度的肯定,内心深处未必没有觉得李腾有些过于较真。但此刻,看到这份条理清晰、依据扎实的说明,他意识到,李腾的“较真”背后,是对工作极度的负责和一种难得的清醒。
再看那些谣言,在李腾这番坦荡的陈述面前,确实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下作。
赵东升放下材料,沉吟了片刻,再抬头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决断:“李腾同志,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数据真实,是底线,不容挑战。这一点,党委的态度必须鲜明。至于那些无稽之谈……”他顿了顿,语气加重,“班子团结不是和稀泥,更不是以牺牲原则和事实为代价。这件事,党委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几天后,一次临时的党委会议召开。议题是研究年底重点工作冲刺和作风建设。会议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在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讨论间隙,赵东升话锋一转,面色严肃地提到了近期镇里的“风声”。
“……最近,我听到一些反映,关于数据报送,关于干部使用,甚至是一些涉及个人品行的问题,传得沸沸扬扬。”赵东升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党委委员,在刘长根脸上略微停顿了一下,刘长根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
“在这里,我代表镇党委,强调几点。”赵东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第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路线。任何工作,包括数据统计,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弄虚作假,夸大其词,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不仅是对上级不负责,对柳林镇的发展不负责,更是对我们自身职责和操守的亵渎!在这方面,李腾同志坚持核实,挤干水分,做得对!党委支持!”
他这话一出,几位原本中立的委员微微颔首,刘长根的嘴角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脸色有些发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