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很难抉择(1/2)
舆情分析报告带来的赞誉,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市委宣传部激起层层涟漪后,终究渐渐归于平静。但李腾能清晰地感觉到,周围人看他的目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是一种掺杂着欣赏、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的复杂眼神。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处处请教的新人,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独当一面、提供关键决策参考的“厉害角色”。
刘科长找他谈了一次话,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切和推心置腹。
“李腾啊,这次的任务,你完成得非常出色,给咱们科,给部里都争了光!”刘科长递给他一支烟,李腾摆手谢绝了。刘科长自己点上,吸了一口,继续说,“部领导,包括市里相关领导,都记住了你的名字。这很不容易啊。”
“科长,这都是您和各位老师指导得好,给我机会锻炼。”李腾保持着惯有的谦逊。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刘科长摆摆手,“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三个月的学习期快到了,对以后……有什么想法没有?”
终于来了。李腾心知肚明,这才是这次谈话的核心。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科长,组织上……有什么考虑吗?”
刘科长笑了笑,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不瞒你说,部里几个领导都很欣赏你。觉得你既有基层经验,又有宏观思维,文字功底也扎实,是块搞宣传工作的好料子。常务副部长私下跟我提过,希望你能留下来。新闻科,或者理论科,都可以考虑。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多少人想留都留不下。”
留在市委宣传部。这个选项,像一道强光,骤然照亮了前路的一部分。平台更高,视野更广,接触的人和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对未来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张薇母亲之前的暗示,似乎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成为现实。
“谢谢科长,谢谢部领导的厚爱。”李腾心中波澜起伏,但脸上依旧平静,“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我需要认真考虑一下。”
“应该的,应该的。”刘科长理解地点点头,“好好想想。不过要快,学习结束前,得给部里一个明确的答复。”
从刘科长办公室出来,李腾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座位,而是走到了办公楼顶层的天台。夏末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他发烫的脸颊。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大半个东月市,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
留下,意味着就此融入这座城市的心脏,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他可以继续从事已经入门并展现出天赋的宣传思想工作,拥有更广阔的晋升空间和更优质的人脉资源。张薇就在这里,他们的未来可以避免两地分居的折磨,张薇的父母想必也会乐见其成。那位在省委宣传部的舅舅,或许真能成为他仕途上的助力。这似乎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可是,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感?他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青林镇的景象:云雾山上那片他和村民一起守护下来的茶园,此刻应该正是夏茶采收后休养生息的时候;竹艺合作社里,老王和小陈是否还在为外贸订单的质量要求而精益求精?“月亮湾”的溪水,在夏日里应该更加欢腾吧?还有宋知远书记信任的目光,赵晓波专注而执拗的神情,甚至钱卫东那带着审视和算计的眼神……这一切,都如此真实,如此具体。
青林镇的工作,远未到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候。茶叶标准尚未正式发布,品牌效应还未真正形成;竹艺产业虽然打开了外贸局面,但根基尚浅,抗风险能力不强;“月亮湾”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后续的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大课题。那不仅仅是他履历上几行光鲜的政绩,那是他倾注了心血、与那片土地和人民建立了深刻联结的事业。他现在离开,像是一个工匠在作品尚未完成时,就丢下了手中的工具。
晚上,他和张薇约在离市委不远的一个小公园见面。月色如水,树影婆娑。
“刘科长找我谈话了。”李腾开门见山,将留用的事情告诉了张薇。
张薇沉默地听着,没有立即表态。直到李腾说完,她才轻声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