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笔下生花(2/2)
这个任务来得有些突然,但李腾没有推辞,立刻应道:“是,科长!我一定尽力完成。”
会后,孙浩走到李腾身边,拍了拍他肩膀:“行啊,小李,没看出来,肚子里有货。放手去写,需要什么资料跟我说。”
李腾感受到了一种被认可的鼓舞。他立刻投入工作,首先给青林镇的赵晓波打了个电话。电话里,赵晓波听到是市委宣传部要总结青林的经验,先是有些意外,随即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度,详细提供了茶叶标准修订的最新进展、外贸订单的生产情况以及茶园防冻防灾的后续管理数据,语气中甚至难得地带上了一丝积极。
“李主任,哦不,李腾同志,你在市里能想到为青林发声,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谢谢你。”赵晓波最后说道。
“赵委员言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李腾诚恳回应。
接着,他又联系了老王和小陈,获取了竹艺合作社和“月亮湾”露营地的第一手动态。握着电话,听着来自青林熟悉的声音和那些他亲身参与、如今正在茁壮成长的项目进展,李腾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力量。
利用周末加班,李腾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撰写这份题为《绿水青山间的探索——东月市青林镇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调研》的初稿。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扎实的数据、生动的细节和清晰的分析,勾勒出青林镇如何在困境中找准定位,如何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通过小小的茶叶、竹编和山水,点燃了乡村的希望。他既写了成功的喜悦,也坦诚地记录了遇到的阻力、技术的瓶颈和市场的风险,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周一一早,他将一份工整的手写稿交给了孙浩。孙浩花了半个多小时仔细阅读,期间不时点头,最后放下稿子,看着李腾,眼神里带着赞许:“小李,这篇稿子……写得很好!材料扎实,观点鲜明,文字也干净利落。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的分析,很客观,很有深度,不是那种光唱赞歌的八股文。我稍作修改,就报给刘科长。”
果然,刘科长看完稿子后,大为欣赏,直接在科务会上表扬了李腾:“大家都看看李腾同志写的这篇青林镇的调研材料!这才是沉到基层、带着思考写出来的东西!有血有肉,有情有理!为我们这次的典型宣传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切口!”
这一刻,李腾感受到了一种与在青林镇时不同的成就感。在基层,成绩是看得见的茶园、摸得着的竹器;在这里,成绩是得到认可的思考和文字,是一种无形却更具传播力的影响力。
晚上,他和张薇一起吃饭时,张薇看着他,眼睛里闪着光:“听说你今天被刘科长当众表扬了?可以啊,李腾同志,这么快就在宣传部露脸了。”
李腾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要是对青林的情况熟。而且……也多亏了你之前的提醒。”
“跟我还客气什么。”张薇嗔怪了一句,随即认真地说,“不过,你这第一步走得确实漂亮。但要记住,这里藏龙卧虎,还是要保持低调,继续学习。”
“我知道。”李腾点点头。他明白,一次的锋芒初露并不代表什么,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他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这一次小小的成功,无疑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他不仅证明了自己能够适应这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种将基层实践经验与上层宣传需求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这让他对未来的三个月,充满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