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何以为民 > 第46章 岁月并非静好

第46章 岁月并非静好(1/2)

目录

从省城江汉市载誉归来,李腾并未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太久。与“文创坊”签订的协议,如同一纸沉甸甸的军令状,压在他和整个竹艺合作社的心头。稳定的订单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发展机遇,但也对合作社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协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回到青林镇的第二天,李腾立即召集合作社全体骨干开会。他将从省城带回来的合同样本(保密部分已隐去)和“文创坊”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老师傅和管理人员。

“乡亲们,‘文创坊’的订单,是咱们青林竹艺打开省城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金钥匙!”李腾的声音在合作社简陋的工坊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前小打小闹、标准不一的时代,必须结束了!从今天起,每一件产品,从选料、破篾、编织到打磨、质检,都必须严格按照我们和客户共同确认的标准来!谁坏了标准,就是砸我们青林竹艺的牌子,就是断我们所有人的财路!”

他让老王和小陈将“文创坊”对产品尺寸、光滑度、色泽均匀度、接口处理等具体指标,做成简易的看板,挂在工坊最显眼的位置。同时,推动合作社建立了更为严格的生产记录和质检流程,实行“谁制作、谁负责、质检复核、问题追溯”的制度。起初,一些习惯了凭手感、凭经验的老匠人对此颇有微词,觉得束缚了手脚。李腾没有强行命令,而是请最早接受新标准、并且作品备受“文创坊”好评的两位老师傅现身说法,讲述高标准带来的产品溢价和市场认可。

现实的利益驱动比任何说教都有效。看到严格执行标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收入,质疑的声音渐渐平息,工坊里开始形成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品质的新风气。李腾又协调镇里,帮助合作社联系了东月市一家专业的包装设计公司,为这批供应省城的产品设计制作了兼具乡土气息与现代美感的包装,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就在李腾全力夯实竹艺合作社根基,应对甜蜜的“产能烦恼”时,云雾村那边传来了不太好的消息。

春分刚过,万物勃发,也是病虫害开始活跃的时期。一天下午,云雾村支书老杨顶着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跑到镇经发办,脸上写满了焦虑:“李主任,不好了!茶园里好些茶苗叶子发黄,还长了斑,蔫了吧唧的!您快去看看啊!”

李腾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叫上小陈,跟着老杨直奔云雾村。来到示范园,果然看到部分茶苗出现了病态,叶片失去光泽,上面有褐色或黄色病斑,严重一些的已经开始卷曲枯萎。几位负责日常管护的村民围在一旁,愁容满面。

“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是不是这洋玩意(指茶叶)根本不服我们这的水土啊?”

“完了,这下投进去的钱和工夫怕是要打水漂了……”

恐慌和失望的情绪在村民中蔓延。李腾蹲下身,仔细查看病株,他对茶树病害了解不深,但深知这事关重大,处理不好,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可能瞬间熄灭,也会给赵晓波那样的质疑者提供口实。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先安抚村民:“大家别慌!农作物生病是常有事,关键是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杨支书,立刻把出现病害的区域隔离起来,防止扩散。我马上联系专家!”

他立刻给省农科院的那位专家打了电话,详细描述了病征。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春季常见的茶饼病或炭疽病,与近期忽冷忽热、湿度较大的天气有关,但具体需要看到实物或清晰照片才能确诊,并给出了一些初步的防治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