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钱!钱!钱!(1/2)
凯旋的欢呼与接风的盛宴,如同短暂的烟火,绚烂却转瞬即逝。当翌日的朝阳照常升起,照亮青山公司新旧两个厂区时,冰冷的现实便如同北国深秋的晨露,清晰地凝结在每一片瓦砾和每一台机器上。
李卫国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财务主管老周拿着初步核算的单子过来。老周是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谨慎人,他拿着算盘和账本进来时,眉头锁得比平时更紧。
“李总,”老周将一张写满数字的纸张铺在办公桌上,声音干涩,“按照穆罕默德先生订单的要求,采购符合标准的优质皮料、辅料、五金件,加上因优先生产此订单可能造成的其他订单延误或外包的成本,以及预估的物流、报关等新增费用……初步估算,前期投入至少需要这个数。”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二十万。在八十年代初,这是一个足以让绝大多数乡镇企业瞠目结舌的数字。
“我们账上能动用的流动资金,加上预计能快速回笼的国内货款,满打满算,不超过八万。”老周的声音更低了,“这还不包括维持公司其他正常运营和应付突发状况的备用金。”
十二万的资金缺口,像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横亘在通往国际市场的康庄大道之前。没有这笔钱,采购无法进行,生产无法启动,一切雄心壮志都将是空中楼阁。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凝滞。刚刚还在为订单欢欣鼓舞的几人,如何森、李建国,脸上都露出了沉重的神色。林晓燕虽然对具体数字不敏感,但从众人的表情和这巨大的差额中,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银行贷款呢?”李建国忍不住问道,“咱们现在有了国际订单,这可是硬通货,银行应该肯贷吧?”
老周推了推老花镜,叹了口气:“建国经理,我去县农行和信用社初步探过口风了。是有这个政策,支持出口创汇企业。但是……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是其一。最关键的是,咱们这订单来得太急,银行需要评估风险,他们要看我们的抵押物。咱们厂区的地皮是租的,设备……虽然值钱,但折旧下来,再加上之前引进新设备已经贷过一笔,额度也差不多了。”
“而且,”何森插话,脸色难看,“我听说,县里那位领导,好像私下跟银行系统打过‘招呼’,对咱们公司的贷款申请,要‘慎重评估’。”
又是他!如同阴魂不散的幽灵,在每一个关键节点设置障碍。
“妈的!”李建国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这不是卡咱们脖子吗?眼看就要煮熟的鸭子,还能让它飞了?”
“大哥,稍安勿躁。”李卫国开口了,声音依旧平稳,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那平静之下压抑的波澜。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新厂区那崭新的厂房和忙碌的工人。
资金问题,在他决定接下订单时就已经预料到了,只是这缺口比他预想的还要大一些。时代的局限性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融资渠道极其狭窄。
“银行贷款要继续争取,老周,你负责跟进,把所有能准备的材料都准备好,强调我们订单的可靠性和未来收益。态度要积极,但不必卑躬屈膝。”李卫国转过身,条理清晰地部署,“同时,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何森,你立刻联系我们在省城的几个核心经销商,看看能不能协商,将下一季的货款提前支付一部分,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另外,之前和我们合作紧密的皮料供应商那边,也去谈谈,看能否延长账期,或者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