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 > 第131章

第131章(2/2)

目录

刘照天内心冷笑,他根本不信查先生事先不知情。即便查先生或许出于身份顾忌,或念及旧日情谊有所保留。

《明报》虽未发表倪狂的评论,但要说他们全不知情,我实在难以相信。

刘照天脸上仍挂着笑容,顺着话头说:“如今的人为了利益,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谢谢查先生关心。倪先生毕竟是您多年的好友,别因为我的小事影响你们的交情啊。”

“可不是嘛,现在报纸这个行业越来越浮躁,到处都在明争暗斗。哎,你我之间何必这么客气……”

两人全程你来我往,谈笑风生。

尽管之前交情不错,可牵涉到商业竞争,谁都不愿退让。

近期《今日头条》的迅速崛起,也间接冲击了《明报》的销量。

所以即便会面气氛融洽,在利益面前,谁也没有把对方的话当真。

查先生写完《鸿蒙》之后,商人的本色再次显露。

两人回去后,各自展开了应对布局。

《明报》依然照常刊登亦抒、倪狂的小说,甚至加大了刊登篇幅。

而《今日头条》则摇身一变,成为全香港最激烈的批评者。

不仅把所有相关人物都批评了一遍,

指责倪狂无视新闻事实,

还抨击他个人的品德问题。

甚至将他形容为“年少做贼,年老仍为贼,踹寡妇门,挖绝户坟,无恶不作的大淫贼”。

刑召深得刘照天“九真一假”的精髓,亲自撰文加入论战。

很快就把倪狂推到风口浪尖,让他处境极为难堪。

接着,报纸又陆续刊登多位当事人的采访内容。由于不少事件有迹可循,倪狂一时也难以反驳。

《今日头条》持续发力,近乎无底线地猛烈抨击。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份报纸的销量因此大增,甚至超过了事件发生之前,实属难以理解。

尤其是关于倪狂的报道,真假掺杂,不仅普通市民信以为真,连不少行业内部人士也深信不疑。

毕竟在这个行业待得越久,越清楚圈内人的真实面貌。

许多人表面道貌岸然,私下里却尽是见不得光的事。

在那个信息不透明、制度不完善的年代,谁敢说那时的文艺圈就比几十年后更干净?

那时的文艺圈并非不混乱,只不过不对外公开罢了。

当年那些肆意妄为的大佬们,如果放在今天,恐怕人设早就崩塌。

社会只会随着发展而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受到制约。

所以,既然身处大染缸,就别怪周围都是魑魅魍魉。

相比之下,刘照天已经算得上是业界的一股清流。

刘照天和他旗下的《今日头条》近来仿佛开启了群嘲模式,一路披荆斩棘,势头强劲。

早前销量下滑,刑召正为此急得焦头烂额。

此时,倪狂却主动撞到了他的枪口上。

先前受到香江报业集体针对时,刑召心中早有不满,只是刘照天要求他们保持克制,大家才暂时按捺下来。

一旦接到刘照天全面出击的指令,整个团队如猛虎出笼,气势汹汹,迅速将矛头转向了那些挑衅的文人。

倪狂在这些人当中,不过是稍微显眼一些的那一个。

尽管他有些名气,初期也对报社造成一定影响,但如果连倪狂都能轻易压制他们,那报社里的几百人也不必再在媒体圈混了。

刘照天并不在意倪狂这个自带“反派属性”的老头是否真想针对他,他在乎的是对方的行为会不会触及他的利益。

这一年多来,他早已看清香江文人圈的真相。

虽不能说全是恶人,但其中确实魑魅魍魉不少,尤其是港岛文人,少有风骨,字里行间似乎都回荡着金钱的声响。

香江社会对这些文人的个性包容度很高,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算不上真正的文人,最多只是妄人而已。

倪狂此人,本质上不过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这次挑起骂战,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商业行为。

商业行为本追求双赢,但刘照天这回不打算放过他。

倪狂并非什么值得留情的人物,即便对方是“霞玉芳红青琳贤琼”之辈,只要触犯刘照天的利益,他同样不会手软,更何况只是一个品行不端的老头?

众生皆苦,没有人会受到刘照天的特别宽容。

不知是刘照天撒出去的钱起了作用,还是倪狂咎由自取,许多自称“受害”的女性站出来,将他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举报至妇女儿童保护协会。

事情很快在整个报界掀起轩然 。

第二天,协会便组织了对倪狂的抗议活动。

当各家报社看到倪狂家门前那几十名举着横幅的女性时,纷纷感到不安,针对刘照天的行动也戛然而止。

毕竟这个协会向来不讲情面,传媒圈早已达成共识:宁惹沈璧,也别惹妇女儿童保护协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