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2)
他并非不懂妥协,只是不愿妥协。
这一次,无论前方有什么阻碍,他都打算硬闯到底。
毕竟,很多人还没真正见识过他的手段。他在香江曾立过威,而在内地一向低调行事。
他开始联络所有积累下的人脉。
但不得不说,在特殊时期他帮助过的某些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一些人觉得他日后利用价值有限,不愿冒险为他出头,决定在此事上袖手旁观。
刘照天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能够理解。
不过彼此也都心照不宣:往后即便不是敌人,也再难做朋友。
这段时间他高调的行事,早已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那些掌握他完整资料的高层领导心中清楚:京城,要起风了。
刘照天也无意遮掩,依旧我行我素。他就是要借此警告那些企图对他不利的人。
五天之后,一场席卷多人的风暴终于在京城炸响。
波及人数多达数十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为刘照天站台助阵的人,竟遍布各行各业。
其中一部分是他亲自请动的,一部分是出于对他的欣赏而主动伸出援手,还有一大部分,则是与那些对手本有旧怨。
三股力量汇合在一起,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
许多被尘封的往事再度被翻出,众多不堪的内幕逐一曝光,再加之来自各方的排挤与打压。
他们明白,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彻底终结,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刘照天。
然而刘照天在点燃 之后,便已返回香江。
既然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就要有朝一日偿还的觉悟。
哪有肆意妄为,最终却能全身而退的好事。
况且刘照天并非政客,没有兴致与那些人交换利益。
刘照天只图自己痛快,哪有闲心过问那些人的处境!
他也清楚自己的举动必然招致上层领导的不满,所有人都会指责他不顾全大局。
不过无人敢当面这样说。否则刘照天定要反问,何谓大局?
为何在外拼搏的人就该受欺压,而坐享其成者却能占尽便宜。
这份不满在他心中积压已久。
他并非不知华信的韩湘生一直在背后打他的小报告。
更清楚京城有人与韩湘生里应外合。
也早已知晓针对英资公司的措施,正是华信内部人员泄露的。
既然眼下香江暂无要事,索性放手一搏,来一场杀鸡儆猴。
刘照天深知这些人针对他的缘由。
其一是他年轻位居高位,令许多年长却职位不及之人心中不平。
其二是自他调离首钢后,多方势力都想插手首钢事务。
但当这些人成为负责人后,发现不仅批条难以办理,连多领劳保用品都手续繁琐。
想要撤换领导层安插自己人时,才发觉根本没有这个权限。
众人最终发现,造成这般局面的根源在于那套严密的制度。
制度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始终掌控着整个首钢。
虽然刘照天离开首钢不过数年,但期间负责人已更换七八任。
无人能突破首钢制度的束缚,而当他们试图修改制度时,
带来的却是厂区的严重混乱。毕竟首钢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这些人只得恢复原有制度。
那些付出巨大代价才夺得首钢负责人之位的人,又岂能甘心?
想来首钢的,不仅为镀金,更为谋利。
没想到刘照天临走还要断人财路。这些人怎能不恨他!
这件事过后,不少人都觉得刘照天为人十分“独”。
刘照天却根本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首钢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
但他清楚,要想破坏这一切却轻而易举。因此,在首钢规模初具之后,他就设计了一套制度,有意削弱负责人的权力。
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开,那些当初花大价钱进首钢的“吸血鬼”,以及贪婪成性的二代们,会毁掉他花了近十年时间才打下的基础。
其实刘照天并非不懂人情世故。在特殊时期,他也曾做过不少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事。
可如今毕竟不再是那段混乱的岁月。
他的钱早就够用了,之所以还这么拼,也有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