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岁修玄机(2/2)
“铁血派果然耐不住了。”陈墨踏碎火折子,火星溅在他胸前的胎记上,“你们以为烧了堰体,就能阻断文明入蜀?”
黑衣人之首忽然冷笑:“陈墨,你以为都江堰是铁打的?我等今日便要让蜀民知道,跟从秦人只有死路一条!”他挥手掷出怀中的火油囊,却被陈墨用“止杀剑”劈成两半,剑身上的太阳神鸟纹在火光中宛如活物。
与此同时,李冰带着民夫赶到,手中的青铜令旗上“秦蜀共修”四字被火把照得通红:“放下武器!你们的妻儿正在工棚里学织秦锦,难道要让她们守寡?”
几个黑衣人对视一眼,手中的兵器“当啷”落地。陈墨注意到,其中一人的靴底沾着咸阳的黄土,鞋帮却绣着蜀地的云雷纹——分明是铁血派强征的蜀地百姓。
“想回家吗?”陈墨解开自己的深衣,露出胎记,“我与你们一样,流着古蜀与秦赵的血。铁血派让你们杀人,文明派让你们修路——哪个更让你活得像人?”
那人忽然跪地,泪如雨下:“小人本是蜀郡织工,被铁血派胁迫……”
天将破晓时,飞沙堰的竹笼堆前燃起熊熊篝火。陈墨让墨者们架起青铜大锅,煮上混着秦粟、蜀米、赵麦的“文明粥”。老祭司带着羌族巫师赶来,往火中撒入蜀地的驱邪香料,烟雾与粥香交织,竟形成玄鸟展翅的形状。
“江神息怒……”老祭司喃喃自语,忽然转身对民夫们道,“陈大人说得对,真正的江神,是让我们吃饱穿暖的人!”
岁修结束那日,陈墨站在新修的飞沙堰上,看着岷江的水流被精准地分为内江与外江。李冰呈上岁修记录,竹简上秦篆与蜀文并列,最后一简刻着老祭司的亲书:“铁血焚堰,文明筑堤,秦蜀同心,江神庇佑。”
“陈大人,”李冰指着远处的二王庙,庙前的空地上,羌族青年正教秦人跳蜀地的“踏歌”,“您说,相邦会把这岁修的法子推行到天下吗?”
陈墨摸出吕不韦送的算盘珠子,珠子上的“止杀”刻痕已被磨得发亮:“会的。当七国百姓都知道,铁血可以铸成农具,文明能够堵住水患,这天下,也就离止杀不远了。”
嬴政在阿禾的怀里挥舞着小拳头,忽然指向江心,那里有一群野雁正排成玄鸟的形状飞过。陈墨望着孩子右眼角的痣,忽然想起吕不韦的密信:“王孙嬴政目有玄鸟兆,当承文明之重。”
是夜,陈墨在《蜀水经》中写下:“庄襄王二年春,岁修遇袭,秦蜀民夫以文明之术破铁血之谋。是役,用代郡磁石吸铁、赵地火油灭火、蜀地香料驱邪,三技合一,化险为夷。老祭司献上古蜀治水图腾,与秦之玄鸟纹合璧,悬于祠庙。”竹简末端,他画下篝火旁秦蜀百姓共饮粥汤的场景,旁边注:“文明如粥,杂糅则香;铁血如柴,燃烧则暖。”
岷江的涛声传来,混着新的秦歌号子。陈墨摸了摸胸前的胎记,忽然感觉那不再是一道印记,而是一条纽带,连接着秦赵的铁血、蜀地的文明,以及天下千万百姓对安宁的渴望。他知道,都江堰的岁修不仅是对水利的维护,更是对文明火种的守护——只要民心不死,文明的火焰,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