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星槎初现·夜半异象(2/2)
它的轨迹是如此笔直而清晰,速度是如此“缓慢”,以至于徐逸风远超常人的目力,甚至能隐约捕捉到光点在前行过程中似乎还有极其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明暗节奏变化,仿佛那并非纯粹的能量体,而是某种有形的、正在穿越无尽虚空缓缓沉降的物体!这景象充满了超乎想象的震撼力,超越了任何已知的自然天象。
最终,在飞跃了大半个夜空,吸引了注定寥寥无几的见证者的目光后,这道神秘的流光,如同完成了某种使命,精准地坠向了洛阳城西面那连绵起伏的、在夜色中如同巨兽脊背般沉默的远山阴影之中。光芒倏然熄灭,仿佛被大地的怀抱彻底吞噬,夜空重归死寂,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几息,都只是观者的一场幻梦。
这整个异象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大约三四息的时间。对于未曾留意夜空、或是灵觉普通的凡人而言,或许只会以为是眼花了,或者是一颗稍纵即逝的普通流星,转瞬即忘。但徐逸风看得分明无比!每一个细节都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更重要的是,他怀中的黑石,在那流光出现的瞬间,温热感骤然增强,变得滚烫,如同被投入熔炉的烙铁,发出清晰无比的共鸣震颤;随着流光的最终消逝,那滚烫的灼热感才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恢复成一种余温尚存的平静,但一种微妙的、仿佛被标记过的联系感,却顽固地残留了下来。
“那不是流星……绝非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徐逸风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饶是他心志坚毅如铁,此刻也难以完全平静。黑石这前所未有、指向性极其明确的反应,几乎就是一种确凿的证明!这跨越天际的神秘流光,必然与那牵扯极大的“司南遗魄”,或者与那更为神秘莫测、只在古老记载中提及的渡越星海之舟——“星槎”,存在着最直接、最本质的联系!陈文所研读古籍中那看似荒诞不经的“星槎现世”传说,难道竟是真的?可是,为何它坠落的方向,并非他们重点关注的、可能藏有核心秘密的白马寺,而是偏离到了城西的群山之中?是另一块散落的“遗魄”碎片感应到了什么而坠落?还是与“星槎”相关的其他部件、甚至……是某种来自天外的、主动的引路信号或……探测?
就在他心念电转,试图理清这纷乱线索之际,隔壁房间传来一阵急促的、近乎慌乱的脚步声,伴随着桌椅被撞到的轻微响动。紧接着,他的房门被“砰”地一声推开,陈文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甚至连外衣都没来得及披上,只穿着中衣,头发散乱,平时戴得端端正正的眼镜也滑到了鼻尖,脸上却因为极度的激动和难以置信而泛着异常的红光,声音颤抖得几乎语无伦次:
“徐……徐先生!看……看到了吗?刚才!就刚才那天象!”他挥舞着手臂,激动地指着窗外的天空,仿佛要抓住那已然消逝的光痕,“‘其行如舟,破虚妄海;其光如练,耀幽冥途;其缓如坠,非流星殒!’这……这与《开元占经》早已失传的逸篇中描述的‘星槎现世’之兆几乎分毫不差!还有张衡《灵宪》残卷里提到的‘星如虹霓,非流星也,乃天神之车驾’!还有……还有不少谶纬孤本中的隐语!我一直以为那是古人臆想,是夸大其词!没想到……没想到古籍记载竟是真的!非虚啊!非虚啊!!”他激动得手舞足蹈,恨不得立刻就能长出翅膀,飞向城西群山去探寻那“坠星”之地,这对于他这样一个毕生致力于考证古籍、追寻历史真相的学者来说,无疑是颠覆认知又梦寐以求的景象,是活生生的传奇!
这边的巨大动静自然也惊醒了睡眠很浅的夏侯琢和即便睡着也保持警觉的赵莽。夏侯琢第一个警觉地披衣赶来,手已下意识按在了腰间的软剑柄上。他看到陈文近乎癫狂的激动模样和徐逸风凝重生寒的脸色,立刻知道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他迅速掩上房门,听完徐逸风简短的描述后,脸上惯有的嬉笑彻底消失了,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上冒出的胡茬。
“风眠兄,”夏侯琢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这动静……可真他妈的不是时候,也真他妈的不是小事啊。这么诡异又显眼的天象,只要当时没睡死、抬头看天的,只要眼睛不瞎,多少都会注意到。洛阳城里这些牛鬼蛇神,哪个不是人精?鼻子比猎狗还灵!这会儿怕是全都炸了锅了。‘天降异宝,有德者居之’这种鬼话,最能撩动那些贪婪之辈的心弦。我敢打赌,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正红了眼地盯着城西呢!咱们原定三日后针对白马寺的行动,恐怕……难度要陡增数倍不止了。”他担忧的不仅是各方势力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宝贝”吸引过去,形成混乱的争夺局面,更担心这会将他们这支原本就处于暗处的团队,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让他们趁星象开启地宫的计划充满变数和凶险。
赵莽虽不太明白那些文绉绉的星象之说,但听懂了“宝贝出世”、“很多人要抢”的意思,他瓮声瓮气地道:“管他什么宝贝,谁敢挡俺们的路,俺手里的铁棍可不答应!”话语简单,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蔡若兮也被惊醒,匆匆披了件外衫走来。她虽未亲眼见到那震撼心灵的异象,但听众人描述,又见徐逸风眉头深锁、陈文激动难抑、夏侯琢面露深忧,心中已然明了此事非同小可,必然与他们追寻的核心秘密息息相关,甚至可能打乱全盘计划。她走到徐逸风身边,感受到他身上尚未完全平息的、因黑石共鸣而产生的微颤,轻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逸风,那坠落的方向在城西……形势似乎有变。我们,是否需要立即调整策略,派得力人手先去那边查探一下虚实?以免……被动。”
徐逸风缓缓摇头,目光依旧锐利如刀,穿透浓浓的夜色,死死盯住城西那片吞噬了流光的黑暗群山,仿佛要穿透重重山峦,看清其中隐藏的奥秘和凶险。“时机不对。”他的声音沉稳如山,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瞬间压下了房间内有些躁动的气氛,“白马寺地宫开启在即,星象时机千载难逢,转瞬即逝,我们必须集中所有精力,不能在此刻分心,因小失大。况且,那异象坠落之处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情况不明。贸然前去,不仅可能徒劳无功,更可能落入他人设下的陷阱,或者与其他被吸引去的势力提前爆发冲突,暴露我们的行踪和目的,打草惊蛇,满盘皆输。”
他下意识地抬手,按了按怀中那块已然恢复平静、却仿佛仍带着星空余温的黑石,感受着那残留的微妙联系。“此事暂且记下,容后计较。当前首要,仍是白马寺齐云塔。待此间事了,若有余力,再图城西不迟。传令下去,原计划不变,所有人,加紧准备!”他的命令清晰明确,瞬间稳定了军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接下来的两日,洛阳城内关于“夜半流光”的种种议论果然如同野火燎原般,无法遏制地蔓延开来。起初还只是零星的低语和猜测,很快便成了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最热门、最富爆炸性的话题。市井百姓们将其传得神乎其神,添油加醋,衍生出无数光怪陆离的版本:有的信誓旦旦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九转金丹掉下来了,吃了能立地成仙”;有的则引经据典,认为是“紫微星动,真龙出世”的祥瑞之兆,预示着天下将有新主;更有甚者,赌咒发誓说自己亲戚前夜就在城西砍柴,亲眼看到“宝光冲天,香气扑鼻,还有仙乐缭绕”,引得无数贪婪和好奇之徒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往城西。赵莽上街去补充些干粮清水时,被各种版本的传言灌了满耳朵,回来学舌时一脸憨懵:“好家伙,说得有鼻子有眼,啥样的都有,比天桥底下说书的还玄乎!俺这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好些人都在打听怎么去城西呢!”
这些真真假假、愈演愈烈的传言,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让原本就暗流汹涌的洛阳城彻底沸腾、炸开了锅。可以想见,不知有多少双贪婪的、警惕的、好奇的眼睛,此刻正灼灼地盯着城西的方向;无数暗中的调动、勾结、谋划,正在这甚嚣尘上的喧嚣掩盖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原本聚焦于白马寺的暗流,被这突如其来的天降异象,硬生生分走了一大股,涌向了城西群山,使得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难以预测。
徐逸风表面上依旧沉静如水,按部就班地检查着随身装备,打磨着长剑的锋刃,打坐练气,与众人最后一遍确认行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案。但在他深邃如古井的眼眸深处,那夜划破天际、带着不朽气息的淡金流光,以及怀中黑石那清晰无比的共鸣悸动,已如同最深刻的烙印般刻下,无法磨灭。星槎……司南遗魄……这些只存在于古老传说和破碎记载中的、超越凡人理解范畴的存在,似乎正以一种无可阻挡、不容置疑的方式,逐渐从历史的迷雾和星海的彼岸,显现出它们真实的、令人敬畏的轮廓。而他们的冒险,也正在一步步逼近那隐藏在佛法庄严、星象奥秘、人心诡谲以及这突如其来的天外变数背后的,惊世核心。
三日期限,转眼即至。所有人的目光和心神,不得不再次高度聚焦于那座沐浴了千年香火、在夜色中沉默如谜的释源祖庭,以及那塔影婆娑、即将在星空下迎来命运转折的齐云塔。然而,城西群山中那新出现的、充满未知的变数,如同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成败,在此一举,但前路,却因这“星槎”的意外现世,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第11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