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朝堂定新规(1/2)
皇帝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柳如烟就抢先站出来,打了个饱嗝:“父皇,儿臣有个提议。” 她晃了晃手里的菜谱,“以后大臣们提建议,提得好的,就赏御膳房特色菜,或者我的秘制菜谱!比如烤串、麻辣烫,保证管够!”
这话一出,朝堂瞬间炸了锅,像撒了把盐的油锅。张大人第一个站出来,手里的奏折差点挥飞:“陛下!臣赞同!臣这就有个改进农具的建议,能让粮食增产三成!” 心里喊:【必须拿到烤串配方,回去教厨子做,天天吃!】
李大人也不甘示弱,捋着山羊胡慢悠悠道:“陛下,臣有整治河道的良策,能保江南不再闹洪涝!” 眼睛却黏在柳如烟手里的菜谱上,心里想【要是能拿到麻辣烫方子,冬天暖身子再好不过】。
大臣们你争我抢,一个个说得慷慨激昂,连平时爱打瞌睡的老臣都精神抖擞。柳如烟凑过去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 满朝的心声全是 “想吃豆沙包”“要番茄鸡蛋面方子”“能不能赏碗羊肉汤”,哪里还有半点之前的针锋相对。
皇帝看得眉开眼笑,拍着龙椅扶手:“好!就按景渊说的办!谁提的建议管用,朕就赏他美食,还要昭告天下,让大家都知道!” 心里想【还是景渊有办法,用吃的就让这群老臣干劲十足,比骂十句都管用】。
散朝后,柳如烟刚回侯府,就被大臣们堵在了门口。张大人捧着农具图纸,挤到最前面:“侯爷,您看看我这改进的犁,省力气还高产,能不能换您的酸辣土豆丝菜谱?” 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千万别被李大人抢了先】。
李大人也举着河道图纸,不甘示弱:“侯爷,我这河道方案,能一劳永逸,换您的麻辣烫方子怎么样?” 心里盘算【拿到方子就教给家里厨子,以后再也不用羡慕别人】。
柳如烟笑着摆手,让人端来刚蒸好的鲜肉包子:“大家别急,先吃包子垫垫,建议好不好,得让父皇和百姓说了算。不过放心,只要管用,美食管够!” 包子白白胖胖的,咬一口汤汁直流,大臣们立刻围上来,吃得满嘴流油,刚才的争抢劲儿全没了。
没过几天,皇帝就下了旨,表彰了提建议的大臣。张大人的农具改进方案被采纳,赏了秘制烤串菜谱;李大人的河道整治策通过,得了麻辣烫配方;还有几个大臣提了通商、治蝗的好主意,分别拿到了豆沙包、番茄鸡蛋面的方子。
御膳房里,张大人正跟着御厨学烤串,手里的肉串烤得滋滋冒油,却差点烤糊:“不对不对,侯爷说要小火慢烤,撒孜然粉要趁热!” 心里想【一定要学会,以后天天给家人做】。
李大人也在旁边学做麻辣烫,手里的勺子搅得飞快:“汤底要熬够时辰,辣椒面不能放太多,不然太辣了!” 嘴里念叨着,心里却在偷乐【以后冬天就能喝到热乎的麻辣烫了,比喝参汤还舒服】。
大臣们尝到了甜头,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活跃。每天早朝,都有大臣争先恐后地提建议,有的说要推广新作物,有的说要改善通商路线,还有的说要整顿吏治。柳如烟坐在末尾,一边打哈欠,一边听着满朝的 “吃货心声”,心里暗爽:【这才是摆烂的最高境界,不用费心思,用美食就能让朝堂清明】。
这天早朝,王大人突然站出来,手里捧着一个锦盒:“陛下,臣有个整治盐价的新法子,能让百姓永远吃得起盐!” 他以前总找柳如烟的茬,现在却笑得一脸和善,心里想【要是能拿到烤串配方,孙儿肯定高兴,以后也能在朝堂上露露脸】。
皇帝来了兴趣:“哦?王大人说说看。” 柳如烟凑近一听,心里乐了 —— 王大人的法子居然是借鉴了她之前在江南的做法,让漠北岩盐和江南海盐竞争,还能降低成本,确实管用。
“好办法!” 皇帝龙颜大悦,“王大人,你想要什么赏赐?是御膳房的菜,还是景渊的菜谱?” 王大人立刻看向柳如烟,眼睛亮得像灯泡:“臣想要侯爷的秘制烤串配方,给孙儿做着吃!” 心里想【要是拿到配方,不仅孙儿开心,还能跟侯爷搞好关系,以后有更多好吃的】。
柳如烟笑着点头:“没问题!不过王大人,您得先跟我学做烤串,做不好可不给配方哦!” 王大人赶紧答应,心里想【别说学做烤串,就是学做满汉全席,我也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