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潜伏待变(1/2)
藏身于冰冷的残碑之后,林星将自身气息收敛至近乎虚无。混沌海缓缓旋转,不仅没有外泄分毫灵力波动,反而如同一个微型的黑洞,将他周身细微的生命体征与能量涟漪都吞噬内敛。就连呼吸也变得绵长而微弱,间隔极久,仿佛与这片死寂的远古战场融为了一体。
他的目光,如同最冷静的猎手,穿透碑石间的缝隙,牢牢锁定在远处那宏大而诡异的场景上——正在被强行逆转的远古封印大阵,以及阵眼处那名气息深不可测的黑袍修士。
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缓慢流逝。林星极有耐心,他知道,面对如此强敌与复杂的局面,任何一丝急躁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他需要观察,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
**观察一:黑袍修士与逆转仪式。**
那名黑袍修士始终盘坐于主青铜柱下,身形纹丝不动,如同石雕。但他双手结出的法印却在不断变幻,十指翻飞间,牵引着一道道由精纯原始魔气转化而来的暗红色能量流,如同精准的手术刀,不断将那些扭曲的暗红符文烙印在古阵的关键节点上。
他的动作沉稳、熟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显然,他对这座古阵的研究极为深入,并且掌握了某种高深的魔道阵法传承,才能进行如此精密的篡改。
林星注意到,黑袍修士的气息虽然强大,但并非毫无波动。每当一个关键的暗红符文成功烙印,与古阵原本的符文产生剧烈冲突并最终将其覆盖时,他周身的气息都会出现一丝细微的紊乱,需要短暂调息。这表明,逆转这座远古大阵,即便对他而言,也绝非易事,消耗巨大,且存在反噬的风险。
“他在与时间赛跑,也在与古阵残留的力量抗衡。”林星心中判断,“这或许是我的机会。”
**观察二:远古封印大阵的细节。**
凭借过人悟性以及对能量流动的敏锐感知,林星开始全力解析这座残破古阵的运转机理。他不敢动用神识直接探查,那无异于自曝行踪。他只能依靠肉眼观察符文走向、能量流光的强弱与颜色变化,以及那些青铜巨柱的细微震颤。
古阵的根基,源于那九根青铜巨柱。它们仿佛是整个阵法的“锚”,深深扎根于大地,汲取着某种古老而未知的力量。如今三根已断,六根残破,导致阵法整体残缺不全,威力百不存一,才给了黑袍修士可乘之机。
那些被烙印上的暗红符文,并非随意分布。它们主要集中攻击几个关键区域:
1. **能量枢纽**:试图切断或扭曲古阵与青铜巨柱及大地灵脉(或魔脉)的连接。
2. **封印核心**:位于主青铜柱下方,那里散发出的召唤感最为强烈,也是暗红符文汇聚最多、侵蚀最猛烈的区域。黑袍修士坐镇于此,显然此地是逆转成败的关键。
3. **空间障壁**:古阵似乎还兼具封锁空间的作用,那些暗红符文也在试图瓦解这种封锁,不知意欲何为。
林星还发现,古阵本身并非全无反抗。偶尔,当暗红符文的侵蚀触及某个敏感点时,残存的阵法之力会骤然激发,引动某根青铜巨柱发出微光,震散一部分暗红符文,甚至会引动一丝微弱的、带着净化气息的雷霆在阵中闪现,逼得黑袍修士不得不凝神应对,放缓侵蚀速度。
“古阵有灵,虽残破,犹自抗争。”林星心中暗忖,“若能引动古阵更强烈的反噬,或许能制造出干扰甚至重创那黑袍人的机会。”
**观察三:召唤之感的源头与周围环境。**
那股源自阵法核心的召唤感,持续不断地传来,带着一种越来越清晰的急切与悲怆。它似乎并非针对林星个人,而是针对所有身怀某种特定力量(或许是星辰之力,或许是混沌之气)的存在,发出警示与求助。
林星仔细感知周围,除了黑袍修士,并未发现其他明显的守卫。那些为逆转仪式提供能量的“魔气源井”自行运转,并无魔物看守。这看似是防御的空隙,但林星不敢大意。能主持如此重要仪式之人,岂会不留后手?或许有隐藏的警戒阵法,或许有其魔宠或炼尸潜伏在侧。
他如同最有耐心的岩石,一动不动,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将观察到的所有细节拼凑、分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