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分享秘密,情定今生(2/2)
“苏小姐…”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苏婉却微微抬手,止住了他的话,继续说了下去,她的脸颊似乎更红了些,但目光却毫不退缩:“公子或许以为妾身此举唐突冒昧。但请公子相信,妾身绝非出于一时冲动或无知无畏。家父之事,妾身身世浮沉,早已看透这世情冷暖,亦深知在这漩涡之中,独善其身已是艰难,欲行非常之事,更是九死一生。”
她站起身,走到亭边,望着那片在寒风中摇曳生姿的梅林,背影纤细却挺直:“梅花香自苦寒来。非历经彻骨之寒,不能有如此傲骨幽香。公子所选之路,亦如此梅,注定坎坷,注定孤寒。然,梅花亦需有赏梅之人,知其风骨,惜其芳华。”
她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林霄身上,那目光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关切,有欣赏,有决绝,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妾身不才,虽无法为公子披荆斩棘,冲锋陷阵,但或许…可做那亭中煮茶人,为公子暂驱寒意,静候佳音。或许…可做那赏梅之人,知公子之志,惜公子之才,守公子之秘。”
这番话,已近乎赤裸裸的表白与承诺!她是在告诉他,她明白他在做一件极其危险而伟大的事情,她理解他的压力与孤独,她愿意站在他身边,成为他的知己,他的盟友,分享他的秘密,分担他的重压,守护他的后方!
林霄只觉得胸腔之中,一股热流汹涌澎湃,冲击着他早已冰封的情感堤坝。穿越以来,所有的谨小慎微、所有的算计谋划、所有的恐惧孤独,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和温暖的港湾。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她聪慧、勇敢、冷静,在那看似柔弱的躯体里,蕴藏着不输于任何男子的魄力与担当。
震惊、感动、难以置信、还有一丝难以抑制的狂喜……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竟失了言语。
良久,他才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声音低沉而沙哑:“苏小姐…婉姑娘,你…可知我究竟在做何事?此事若败,万劫不复,株连之祸,近在眼前!你…何苦涉此浑水?”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承认自己确实在谋划着某事,也是第一次在她面前唤出“婉姑娘”这个更显亲近的称呼。
苏婉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她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避让,声音虽轻,却斩钉截铁:“妾身不知详情,但能猜其大概。知其险,故而来。若非此事千难万险,意义非凡,又岂值得林公子如此人物,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公子不必详说,妾身只需知道,公子所行之事,非为一己之私利,非为蝇营狗苟之勾当,便足矣。至于风险…”她微微一笑,那笑容竟带着几分看透世事的洒脱与淡然,“妾身在这京城,与卷入公子之局,其风险,未必相差多少。既如此,何不择一值得之事,与值得之人,并肩而行?”
亭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唯有炉火噼啪,松风过耳。
林霄看着她那坚定而清澈的眸子,心中最后一道防线轰然倒塌。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攫住了他。他需要倾诉,需要分担,需要被理解,需要有一个绝对可信的人,与他共同守护那个足以改变历史的秘密!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却清晰无比:“婉姑娘,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事,关乎无数人的性命,关乎…这天下的未来。你听后,便再无退路。现在…你可还想听?”
苏婉的神色也变得无比肃穆,她郑重地点了点头,甚至下意识地向前倾了倾身体:“妾身,洗耳恭听。”
林霄的目光扫视四周,确认绝对安全后,才以一种极其低沉、近乎耳语的声调,开始叙述。他从自己如何利用空印案的背景,巧妙设计死谏切入朝堂开始说起,略去了穿越重生的惊世骇俗,只强调了自己对时局的洞察与不得已的冒险。然后,他重点讲述了如何判断蓝玉案必将爆发且会牵连甚广,如何萌生并策划了那个胆大包天的“火种保全计划”,如何利用翰林院的便利与市井的人脉,如何惊险万分地影响判决、寻找替身、打通关节,最终如何将王弼、俞通源等一批被定为“蓝党”的将领及其家眷,成功运作流放琼州,……
他省略了诸多细节和现代手段,但将整个计划的核心、其中的风险、目前的困境以及与皇帝、太子、韩宜可之间的微妙博弈,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随着他的叙述,苏婉的脸上无法抑制地露出了震惊、骇然、难以置信的神色。她的手指紧紧攥住了衣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她猜到林霄所图非小,却万万没想到,竟是如此石破天惊、逆天而行的泼天大事!从皇帝的眼皮底下,虎口拔牙,偷天换日!这其中的任何一环稍有差池,都足以让他死上一百次!不,是足以让所有关联者尽数灰飞烟灭!
她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平日里温润如玉甚至有些谨小慎微的翰林典簿,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那平静外表下,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勇气、魄力和近乎疯狂的智慧!
当林霄讲述到最后,声音干涩地说出:“…如今,‘火种’已南渡琼州,但音讯全无,生死未卜。后续如何维系,如何联系,如何供给,皆是难题。而我…我已近乎…孤立无援。”时,他的声音里透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脆弱。
苏婉久久无言,显然还在消化这惊天动地的秘密。亭外的风似乎都停止了,只有她剧烈的心跳声在耳边轰鸣。
许久,她才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吐出一口气,看向林霄的目光中,震惊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极度钦佩、深切忧虑与某种决然的复杂情感。
她轻轻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微颤,却异常清晰:“公子…真乃…国士无双。”
短短五个字,却重逾千斤!这是她对他所做一切的最高肯定与评价!
她站起身,走到林霄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仿佛要将他此刻的容颜深深烙印在心里:“如此惊天秘辛,公子竟愿坦言相告…此等信任,婉…感激不尽,亦荣幸之至!”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坚定:“公子放心。此事,自此刻起,并非公子一人之重。婉虽力薄,然愿竭尽所能,与公子共担之。京城之内,宫中动向,女眷消息,婉可为耳目;对外联络,物资周转,婉或可借助父辈人脉,设法筹措掩护;即便…即便最坏情形,婉亦绝不会吐露半分,必与公子…同进退!”
林霄仰头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光芒,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看着她那单薄却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的肩膀。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冲上他的眼眶,竟让他视线有些模糊。
穿越以来,所有的伪装,所有的算计,所有的恐惧与孤独,在这一刻,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彻底安放的归宿。
他缓缓站起身,与苏婉相对而立。两人之间的距离很近,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听到彼此激烈的心跳。
“婉姑娘…”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无需山盟海誓,无需儿女情长,在这寒风凛冽、梅香暗浮的荒山孤亭之中,两个灵魂在共同的秘密与巨大的风险面前,完成了最彻底的交付与联结。
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情愫,在两人目光交汇处无声地流淌,滋长,将彼此紧紧缠绕。
苏婉的脸颊飞起两抹红霞,她微微垂下眼睫,轻声道:“既如此…公子日后,唤我‘婉儿’便可。”
“婉儿…”林霄从善如流,唤出这个名字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意与踏实感。
“霄…郎。”苏婉迟疑了一下,终是鼓起勇气,用一个更显亲近的称呼回应了他。声音虽轻,却清晰入耳。
称呼的改变,标志着两人关系的彻底蜕变。从彼此试探、暗中相助的盟友,正式升华为休戚与共、性命相托的知己与…恋人。
亭中的气氛悄然变得不同。炉火依旧噼啪,茶香依旧氤氲,但空气中却弥漫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将外界的严寒与肃杀牢牢隔绝在外。
两人重新落座,之间的隔阂已然消失。开始具体商议后续事宜。苏婉仔细询问了琼州基地可能需要的物资种类、数量,以及目前联络中断的细节;林霄则向她更详细解释了目前朝中的局势和他对朱元璋、朱标心态的判断。
苏婉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其思路之清晰、考量之周详,让林霄再次刮目相看。她甚至主动提出,可以尝试通过苏家旧部,寻找一条相对安全的海路通信渠道,或者利用进宫向某些交好妃嫔请安的机会,探听是否有关于琼州方面的官方消息。
时间在高效的商议中悄然流逝。壶中的茶添了又添,直至茶味淡去。
看看天色将晚,山风愈寒,两人虽有不舍,却也知道必须离开了。此次会面,风险极大,不宜久留。
临别前,林霄从怀中取出一个极小、却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木质令牌,令牌上没有任何文字,只刻着一个古怪的、类似海浪与飞鸟结合的图案——这是他为自己秘密势力设计的信物雏形。
“婉儿,这个你收好。日后若遇万分紧急、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联系之时,可持此物,到城南‘永顺’车马行,寻一位姓何的跛脚老掌柜,言道‘北海潮生,南枝可安’,他便会设法与我取得联系。”
苏婉郑重地接过那枚小小的令牌,紧紧握在手心,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我记下了。”
两人并肩走出听松亭,踏着积雪,向山下走去。一路无言,却心意相通。
到了山脚岔路口,即将分别,一人回城,一人似乎还需往另一个方向稍作迂回。
林霄停下脚步,看着苏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路上小心,保重。”
苏婉回望他,眸光如水,轻轻点头:“霄郎亦是。京城有我。”
“京城有我。”——这四个字,仿佛拥有无穷的力量,瞬间驱散了林霄积压多日的孤寂与寒意。他深深看了她一眼,似要将她的身影刻入脑海,然后毅然转身,大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苍茫的山道之中。
苏婉站在原地,目送他的背影消失良久,才轻轻拉紧斗篷,向着另一个方向,从容行去。
寒风依旧凛冽,吹动着她的衣袂与发丝。但她却觉得,这个冬天,似乎不再那么寒冷了。
她的手中,紧紧攥着那枚微温的木牌,心中默念:
“寒梅已着,静待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