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2)
若让马超冲破前线层层防线,曹军大营必将危如累卵。
舒儿,可有良策防备马超突袭?
曹操目光灼灼望向孙儿。
他心知这孩子既能看破西凉铁骑的威胁,必有 之法。
祖父容禀。
马超这支西凉铁骑,与当年董卓麾下大有不同。
董卓的骑兵擅使标枪,
其精锐飞熊军三千,更是号称能掷矛破甲。
论装备,董卓铁骑更为精良,但负重过大拖慢行军速度。
而马超这支轻装简从,
虽甲胄不似董军华丽,却来去如风。
其骑枪突刺之威,堪比当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孙儿建议将文则将军的强弩营留作后手,
再命俊义将军调大戟士协防。
届时先以虎卫军与大戟士固守营门,
待马超铁骑来袭,再令弩手齐发——
“西凉铁骑将无路可退,无处可逃!”
“即便是马超本人,也难逃强弩兵的万箭齐发!”
“嘶——”
曹操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这位爱孙不仅在谋略上天赋异禀,在统兵之道上更是难得的奇才。
兵者诡道也。
强弩兵之所以能克制轻骑兵,关键在于把握进攻时机!
正如当年的界桥之战。
若非张合率领大戟士为麯义的先登死士争取时间,即便先登死士再勇猛,也难以全歼白马义从。
大戟士乃张合所创,是类似虎卫军的重步兵,但防御更为坚固。
曹舒深知其价值。
数月前,他便向曹操提议重建大戟士。
作为大戟士之父,张合自然全力配合。
时隔多年,这支曾在界桥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牌步兵,将再度现身凉州战场!
......
俊义,文则,大致如此。
此战老夫的安危,就托付给二位了。
曹操采纳了曹舒的建议。
与曹舒商议后不久,便召来张合和于禁。
于禁与张合在曹营地位不低。
尤其是于禁,目前是外姓将领中官职最高者,仅次于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将领。
至于张合,虽然官职晋升缓慢,但曹操 以重任,每逢硬仗必遣其出战。
虽然老曹的举动有压榨张合之嫌,却也彰显了对张合能力的认可。历史上魏明帝曹舒对张合极为倚重,街亭之战后更是亲迎十里。这位老将在曹舒麾下确实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可惜好景不长,张合最终命丧司马懿的算计之中。演义称其为奔剑阁张合中计。令人费解的是,司马懿嫡系毫发无损,唯独老将张合折戟沉沙。后世推测,司马懿此举实因张合威胁其西部统帅之位。
张合深受曹舒器重,获封征西车骑将军,又与前任统帅曹真交好。三十年曹营资历使其忠诚无可置疑,加之非世家出身,权力完全来自皇权。这些特质使其成为司马懿必须铲除的对象。说到底,不过是权力角逐的必然结果。
当下,面对曹操安排的本阵守卫任务,于禁和张合虽感疑惑却毫不迟疑地领命。曹操同时调兵遣将:曹丕、曹植各率万兵驻守两翼;前线以夏侯渊为主帅,曹洪、徐晃等为副;曹仁率两万精兵坐镇鄢城,既是后援又是封锁凉州的铁锁。数万曹军整装待发,与马超的决战即将在上圭平原展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