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2)
确无可用之兵驰援南郡。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众人缄默不语。
若调兵驰援曹仁,各处守备必然空虚。此刻厅中鸦雀无声,并非无话可说,而是众人心知肚明——派大军支援南郡已不可行。
难道要坐视曹仁战死?唯有趁周瑜尚未合围,令曹仁弃城突围。但这话谁敢直言?赤壁战后,荆南四郡尽失,若再丢南郡,仅余襄阳、樊城可守。然此二地战略价值远逊南郡——南郡乃荆州枢纽,得之可攻守自如,失之则门户洞开,孙刘联军必将趁势壮大。届时再图南下,恐遥遥无期。
此刻建言放弃,无异于触怒曹操。在座皆是精明之辈,岂会犯此大忌?厅中静得能听见针落。
沉默终须打破。曹操目光渐沉:子桓,你有何良策?
被点名的曹丕面不改色,心中暗叹:此乃送命题!父亲分明不愿放弃南郡,可现实已无回旋余地。
一旁曹植正暗自庆幸,忽闻曹操又道:子建,你也说说。
议事厅内众臣屏息凝神,熟悉的氛围再度降临。
这场南郡战事的讨论,果然又演变成对两位公子的考验。
曹丕与曹植额角沁出细汗,司马懿和杨修虽心有所悟,却不敢出声提点,只能看着自家主子陷入困境。
......
已知答案的情况下,如何写出完美解答?
关键在于既要保全曹仁,又要维护主公因南郡失守受损的颜面。
此刻最焦灼的,莫过于曹丕、曹植及其心腹谋士。
司马懿与杨修作为智囊,本应为主分忧。但在曹营老一辈谋士尚未退出舞台之际,他们的影响力终究有限。
历史总是轮回。待曹操百年之后,荀彧、郭嘉等英才早已作古,程昱、贾诩亦垂垂老矣。而司马懿、杨修正值壮年,若能辅佐少主登位,必将成为新朝肱股之臣。
然而此刻,两位公子却被曹操的难题所困。
见父亲神色渐冷,曹丕急中生智道:父帅,南郡不可轻弃,但子孝叔父更需保全。不若令其暂退樊城,伺机再图收复!
这番滴水不漏的说辞,终于让司马懿暗自松了口气。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倒有几分像委员长的作风。
不过无论如何,曹丕总算勉强糊弄过去了。
但站在旁边的曹植却愁眉不展。
其实他也想到了这个主意,可惜被曹丕抢先一步,在这件事上失了先机。
杨修看到这一幕,不由得低下头,暗自盘算着什么。
然而——
就在曹丕以为事情已经过去时,曹操突然脸色一沉,厉声喝道:
你以为把南郡让出去,周瑜和刘备会傻到不做防备吗?
得到南郡后,他们难道不会加固城防,修筑工事?
虽然曹操心里也清楚南郡难以守住,
但他嘴上就是不肯认输!
他实在不愿承认短期内无法再图谋南方的现实。
眼看曹丕和曹植招架不住,司马懿和杨修正准备上前解围。
现在的关键是要给曹操一个台阶下。
但——
还没等两人开口,
只见曹舒在两名侍卫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阿翁,您刚才饭都没吃完就走了,这样对身子不好。
舒儿征得祖母同意,特意给您送饭来啦!
说完,曹舒蹦蹦跳跳地端着饭碗来到曹操身边,完全不在意周围大臣们惊讶的目光。
这一幕让曹丕、曹植、司马懿和杨修都惊呆了!
尤其是刚被训斥的曹丕,
他简直不敢想象盛怒之下的曹操会有什么反应。
然而——
随着曹舒的出现,
曹操脸上冰冷的表情渐渐缓和下来。
舒儿真乖,阿翁正在和大臣们商议要事,待会儿再吃好不好?
听到这话,
在场众人都像见鬼似的盯着曹舒手中的饭碗,惊得说不出话来。
知道内情的曹洪、荀攸等人还算镇定,
他们早就听说曹操特别疼爱这个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