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我在东北搞建设 > 第160章

第160章(2/2)

目录

考虑到他们开的是郝向阳的吉普车,挂着省城牌照,

在县城还行,若是去农村,肯定会引起村民围观。

自行车更方便,虽然也会引人注意,但更容易隐藏身份。

“昨晚的侦查显示,这一带外地人很少。为了安全,不要在城里打听那事。先去张立海的老家看看。”

“明白!”

赵江和李广发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走。

同样是东北地区,但这里比周家屯更穷一些。

起伏的丘陵地形让赵江感觉像到了南方。

沿途有很多小山包,地势不平坦。

村庄之间距离远,有些村子房屋杂乱,规模也比周家屯小。

大约半小时后,两人来到一个村子。

不是张立海所在的村子,而是他老家旁边的村子。

在乡下有个普遍现象:

只要是大事,方圆十里的村子都会传遍。

根据郝今龙提供的情报,张立海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这样的人随便问都能打听清楚。

选择在邻村打听,是因为在本村询问容易引起怀疑,甚至泄露消息。

邻村人知道的也不比本村少,对询问也不会太在意。

“待会我来问,你在旁边观察。”

“好。”

赵江和李广发骑着自行车进了村子。

两人在村口遇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

这种人往往是村里消息最灵通的,几乎什么都知道。

那妇人直盯着他们的自行车,眼睛都看直了。

这年头,自行车可是稀罕物!

整个公社都没几辆。

赵江客气地上前问:“大妈您好,我们第一次来这儿,想打听个人,您知道张立海家住哪儿吗?”

说着,他往妇人手里塞了五毛钱。

妇人顿时两眼放光。

这可是真金白银!

果然是个有钱人!

还这么懂礼数!

赵江接着说道:“我是张立海当兵时的战友,很久没见了,特地来看看他。”

经过伪装的赵江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说他是张立海的战友也合情合理。

听他这么一说,妇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哎哟喂,你可问对人了。”

“立海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我还抱过他呢。”

“从小我就觉得这孩子有出息,虽然年轻时脾气急躁,现在倒是孝顺的好后生!”

“今天见到你更证明了我的眼光,你们都是好样的!”

妇人不停地讲着。

赵江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应和,同时暗中打听有用的信息。

大约二十分钟后,赵江基本了解了情况。

张立海年轻时性格暴躁,在村里出了名,经常打架。

参军后,他的身手更加出色,力气大,村里人都叫他“小霸王”。

他脾气不好,跟家里人关系紧张,是个不孝的人,常常和父母兄弟吵架,甚至动手,村里人对他议论纷纷。

但去年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突然变了。开始懂得孝顺,虽然与兄弟姐妹来往不多,但每逢节日都会回村给父母上坟,态度虔诚,让村里人看了都心软。

赵江打听到的情况却与郝今龙所说不同——张立海的父母原本身体很好,据说是被他气死一个,另一个因受不了打击而 ** 。因此,兄弟姐妹都骂他是害死父母的凶手,邻居们也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他不孝。

后来他真的悔过了,经常去坟前跪着认错。时间久了,村里人对他看法也逐渐改变,常说“男人开窍晚”,但一旦懂事就靠得住。虽然为一点小事能吵翻天,但庄稼人厚道,不计较太多,愿意给人改过的机会。

在街坊大妈眼里,张立海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从前虽混账,如今总算成了好人。但赵江根本不信这套——人性本恶,狗改不了吃屎。现在他已经找到了证据:张立海是个偷菜贼,还把周大宝打得鼻青脸肿,这行为跟以前那个混世魔王没什么两样。

乡亲们眼中的孝心,多半是演出来的。

**孝顺与善待父母本可以并存,但张立海从小到大从未真正善待过父母。真正孝顺的人,对待兄弟姐妹也不会差。

而那位大妈却说他家兄弟姐妹都不错,如果真讲情义,张立海早就和他们亲近了。

看来,赵江更确定张立海根本没有孝心。

既然不孝,却又隔三差五去祭拜父母,这事显然有问题。

难道……他心里有鬼?

赵江不确定张立海是不是真的害了父母,但既然传言传得那么邪乎,他就决定亲自去看看。

“多谢大妈,我们先走了。”

打听完消息后,赵江带着李广发离开村子。

离村还有段路,他们把自行车藏进山沟里。

不走大路,沿着山间小道摸到大妈说的坟地。

绕了一圈,终于找到那座合葬墓。

青石碑立着,坟包用石头和水泥砌得结实。

这规格在当年算是挺讲究的。

赵江突然皱起眉头。

“怎么了?”李广发问。

赵江环顾四周:“乡下埋人讲究集中,都埋在专门的坟山。”

“上百个坟头挨着,活着是同村人,死了也做伴。”

“单独一个坟很少见,除非跟村里结仇、绝户,或者早年地主老财……”

“就算一个人埋,也该埋在自家地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