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搅乱一池酸水(1/2)
林澈那句关于“风骨风给谁看”的质问,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一潭看似清澈、实则早已沉淀了无数陈腐观念的酸水里。短暂的死寂之后,这潭水彻底沸腾了!
“荒谬!荒谬绝伦!”一位须发皆白、据说是某书院山长的老学究,气得胡子都在发抖,用拐杖顿着地面,发出“咚咚”的闷响,“黄口小儿,信口雌黄!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岂是那等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所能妄加评议的?此乃圣人之道,天地至理!你、你这是在动摇文道根基!”
他旁边几个同样穿着儒衫、年纪不小的文人纷纷附和,唾沫横飞:
“没错!诗词乃高雅之事,自有其格律法度,岂能为了迁就愚民而自降格调?”
“若按此子所言,莫非要把诗词写得如同市井俚语一般?那与山野村夫之嚎叫有何区别?”
“亵渎!这是对先贤、对文道的亵渎!”
这帮老顽固,思想就跟他们的关节一样僵硬,死死抱着那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阶级划分,认为高雅文化天生就该与平民隔绝。
然而,水榭中并非只有一种声音。
几个看起来相对年轻、衣着朴素些的寒门学子,脸上却露出了挣扎和思索的神色。他们来自民间,深知普通百姓的艰辛与真实生活,对于那些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却脱离实际、无病呻吟的诗句,内心深处未必没有过怀疑。只是以往无人敢质疑这“主流”,如今被林澈这“草包”用最直白的方式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们沉寂的心思不免活络起来。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书生,忍不住低声对同伴道:“这位林世子的话……虽、虽说得粗直,但细想之下,似乎……也不无道理。若诗文不能教化百姓,启迪民智,只顾在小圈子里孤芳自赏,其意义……确实有限……”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那群老学究激昂的驳斥声中,却显得格外清晰。
“放肆!”立刻有拥护“正统”的学子呵斥,“尔等寒窗苦读,莫非就是为了迎合那些不识字的粗人?”
“我等读书,自然是为明理,为济世!但若所写所言,连能让百姓听懂都做不到,又如何谈得上教化?”那青衫书生似乎被激起了几分血性,梗着脖子反驳。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