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虾夷括殖 北疆新土(2/2)
然而,“睦邻怀远”和“寻找资源”则要艰难得多。虾夷人部落分散,有的对大明怀有好奇和善意,用皮毛换取铁器、盐和布匹;但也有的部落警惕性极高,对这群“不速之客”充满敌意,小规模的摩擦时有发生。至于更北方的未知地域和潜在的威胁(如正在扩张的沙俄哥萨克),更是如同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心头。
“理事官大人!理事官大人!” 一个兴奋的声音打断了张铁柱的思绪。只见一名穿着沾满泥浆的短褂、工匠模样的小伙子,手里捧着一块黑黢黢、闪着隐约金属光泽的石头,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小李子?何事如此慌张?” 张铁柱认出了这是随船来的年轻矿徒之一。
“大人!您看!这是我们在南边那条小河上游探勘时发现的!” 被称为小李子的矿徒激动地将石头呈上,“是煤! 而且是露头的优质烟煤!储量看样子不小!若能开采,今年冬天,全城取暖、工坊冶炼,就再也不用发愁了!还能省下大量运自关内的炭薪!”
张铁柱接过那块沉甸甸的煤石,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心中却是一阵滚烫!煤炭!这可是工业的粮食,越冬的保障!陛下和宋应星院长一再强调能源的重要性,没想到在这北疆之地,竟然如此轻易就发现了露天煤矿!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比送炭更宝贵的发现!
“好!好!好!” 张铁柱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的笑容,“立刻带本官去看!组织人手,先行小规模试采!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坑道支护,绝不能省!”
这个消息如同春风,迅速传遍了北安城,给所有拓荒者注入了更强的信心。还有什么比在这片富饶而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发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更令人振奋的呢?
傍晚,理事官衙内,张铁柱召集了城中的主要头目——负责军事的哨总、管理民生的吏员、工坊的匠头、以及几位愿意与明人合作的虾夷部落头人。简陋的木桌上,铺开了初步绘制的北安城周边地图,上面已经标注了农田、水源、森林以及新发现的煤矿点。
“诸位,”张铁柱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北安城能有今日局面,全赖上下同心,将士用命,百姓辛勤!然,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等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他指着地图上的北方空白区域:“北方的威胁,不可不防。从明日起,加大向北探索的力度,不仅要绘制更精确的地图,更要设法与更远处的部落接触,宣示大明仁德,探听虚实。”他又指向煤矿点:“此乃天赐之宝,需尽快形成开采能力。同时,春播即将结束,要组织人力,修建更多的永久性房屋,加固城防。水师下次补给时,会带来陛下特批的土豆粉条加工器械和小型水力锻锤的图纸,我等要提前做好准备,争取在今冬之前,让北安城不仅能自给自足,更要能向外输出毛皮、腌鱼、乃至初步加工的矿产!”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那几位虾夷头人身上,通过通事,诚恳地说道:“几位头领,大明来此,非为掠夺,实为共荣。陛下有旨,凡归顺王化者,皆为大明子民,一体看待。我等愿将耕作、建造之术,倾囊相授,亦愿公平交易,永结盟好。这片土地足够广阔,足以容纳我们共同生息繁衍。”
几位虾夷头人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位最年长的站了起来,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手势说道:“大明……朋友……好!有……铁锅,盐巴,不怕……冬天!我们……一起……打猎,捕鱼!”
简陋的官衙内,响起了一阵略显生疏却充满希望的笑声。窗外,北疆的夕阳将北安城的剪影拉得长长的,投射在这片刚刚被唤醒的沃土上。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未知与挑战,但这座屹立于北大门口的城池,已然如同一个强有力的心脏,开始将文明的血液,泵入这片广袤而沉睡的土地。帝国的北疆战略,在这看似微小的北安城,迈出了坚实而充满希望的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