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13章 北海道之谋 倭国北疆

第313章 北海道之谋 倭国北疆(1/2)

目录

第313章 北海道之谋 - 倭国北疆

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乾清宫西暖阁的雕花窗棂,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冰鉴散发出的丝丝凉气,驱散了殿外的些许燥热。朱由检并未坐在御案之后,而是站在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前,目光深邃,凝望着大明东北方向那片广袤而模糊的区域。

他的手指缓缓划过辽东、辽西,越过了已经重新纳入掌控的故土,最终停留在图上一个形似巨蚕、孤悬于海中的大岛——虾夷地(北海道)。图上对此地的标注极为简略,仅有一些象征性的山形水纹,显示出此时大明乃至世界对此地的认知都相当有限。

“李若琏。”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宁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应声从阴影中迈出一步,他今日未着飞鱼服,而是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劲装,更显精干利落。他目光锐利,随着皇帝的手指,也落在了虾夷地上。

“关于虾夷地,你们锦衣卫北镇抚司,最近可有什么新的消息?”朱由检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自己最信赖的鹰犬首领。

李若琏微微躬身,语气沉稳地汇报:“回陛下,根据数月来多方搜集的情报,以及对捕获的少数倭国商人、冒险者的审讯,可以确认以下几点。”他条理清晰,如数家珍:

“其一,地理民情。虾夷地面积广阔,远大于朝鲜国,气候苦寒,山林密布,盛产优质皮毛(如貂皮、狐皮)、木材、海产(特别是鲑鱼、海带)。岛上土着称为‘阿伊努’人(虾夷人),以渔猎为生,性情彪悍,不习农耕,与南面的倭国(日本)和族世代有隙,时有冲突。倭国德川幕府对此地名义上拥有主权,设‘松前藩’管辖南部小片区域,但实际控制力极弱,仅限于沿海零星贸易据点,对内陆及北部广大地区几无影响力。”

“其二,倭国动向。德川幕府奉行‘锁国令’,重心在于巩固本州、九州、四国三岛统治,防范西南强藩(如萨摩藩)和西洋夷人(葡萄牙、荷兰),对苦寒的虾夷地兴趣寥寥,投入甚少。松前藩实力有限,主要通过与阿伊努人的不平等贸易(用米、酒、铁器换取珍贵皮毛)获利,并无大规模拓殖能力。”

“其三,外部势力。近年来,偶有听闻有乘‘黑船’之‘罗刹’(俄国)探险队或商人,自北方冰海而下,试图与阿伊努人接触,或寻找不冻港,但其活动尚属零星,未成气候。”

朱由检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地图上北海道的位置,发出轻微的笃笃声。这些信息,与他来自后世的记忆大致吻合。此时的北海道,就像一块无主的肥肉,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盲区。德川幕府守着金山不识货,而北方的俄国人,还只是伸出了试探的触角。

“机会!”朱由检心中暗道。他想起历史上,直到19世纪中叶,日本才在美国压力下开始真正开发北海道。而现在,是17世纪30年代!他比所有人,都早了整整两百多年看到了这里的价值!

“陛下,”李若琏见皇帝沉吟,补充道,“据一些老海商回忆,元朝时曾有舟师试图经略此方向,但因风暴受阻。前朝永乐年间,亦有船队远航,或许曾靠近此地,但记载模糊。如今我大明新式海船性能远胜前代,若能组织精干船队,循岸北上,抵达虾夷地南端,当非难事。”

朱由检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变得锐利:“李若琏,你看这虾夷地,像什么?”

李若琏略一思索,谨慎答道:“臣以为,此地看似荒芜,然资源丰富,尤以皮毛为重。若得开发,可为北方提供一项重要财源。且其地势……犹如一把悬于倭国头顶的利剑。”

“说得好!”朱由检赞许地看了他一眼,“不止是利剑,更是一个支点!一个足以撬动整个东北亚格局的支点!”

他走到御案前,铺开一张稍小的东亚海域图,拿起朱笔,一边勾勒一边阐述其宏图大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