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格物志远 蒸汽轮船(2/2)
“然其路漫漫啊。”朱由检从憧憬中收回目光,重新变得冷静务实,“此机缺陷甚多。气密如何解决?冷凝效率如何提升?如何将往复之力更平稳高效地转化为旋转之力?材料能否承受更大的压力?锅炉如何确保安全,不至炸裂?诸多难题,皆需格物院诸位贤才,殚精竭虑,一一攻克。”
他看向宋应星和那两位眼神发亮、满是工匠求知欲的大匠:“长庚,还有你们二位,做得很好!此乃万里长征第一步,虽稚拙,却意义非凡!朕不会要求你们立刻造出巨舰所用之机,那是不切实际。朕要你们,以此模型为基,继续钻研,不断试错改良。朕要你们记录下每一次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总结出规律,形成…图纸和数据!”
他特别强调了最后几个字。“数据”, 这是他反复向格物院灌输的理念,一切设计、改进,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必须基于可测量、可重复、可比较的数据。
“臣等遵旨!”宋应星和两位大匠激动得满脸通红,轰然应诺,仿佛接到了无比神圣的使命。对他们而言,能亲手触碰并改进这种蕴含“天道之力”的机器,本身就是无上的荣耀。
朱由检又看向孙元化:“元化,你兵工局能工巧匠众多,精于铸锻。蒸汽机欲做大做强,离不开优良的钢材和精密的加工。此后,格物院与兵工局需通力协作,资源共享。你需要什么新式机床工具来加工零件,亦可提出,让格物院协助研制。”
“臣明白!”孙元化立刻抱拳,“此物若成,其用于军工锻锤、重型牵引,亦前景无限!臣定当全力配合宋院长!”
最后,朱由检看向徐光启:“徐师,此物之原理,关乎热力、力学、材料学,乃格物之大道显化。可将其纳入格物院教材,择优秀学子观摩学习,让更多人理解此力之根源。未来,需要无数聪慧头脑投身于此。”
“老臣…老臣这就去办!”徐光启激动得连连点头,“此乃真正之‘格物致知’,老臣有生之年能见得此物,能参与其中,死而无憾矣!”
看着几位臣子那充满干劲和激动的面容,朱由检欣慰地笑了。他知道,科技的种子已经播下,并且开始发出稚嫩却充满生命力的新芽。他并不指望一蹴而就,工业革命的根基需要一步步夯实。但重要的是,方向已经指明,最顶尖的人才已经理解并为之着迷。
“好!”朱由检最终拍了拍那还在“呼哧哐当”作响的机器模型,如同拍打一匹尚未完全驯服、却已显露神异的骏马,“今日之功,朕心甚慰。赏格物院蒸其项目组白银千两,绢帛百匹,望诸位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朕期待下一次,能看到一个更有力、更精巧的‘小家伙’!”
皇帝的肯定和重赏让宋应星等人更是干劲十足,恨不得立刻钻回工坊继续捣鼓。
众人告退后,暖阁内只剩下那台蒸汽模型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单调的响声在空旷的殿内回荡。
朱由检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站在那里,凝视着那一起一落的横梁,旋转不休的明轮。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这粗糙的模型,看到了遥远的未来:钢铁厂里巨锤轰响,由更强大的蒸汽机驱动;铁轨铺向远方,喷吐着白色烟柱的机车拉载着如山货物奔驰;而在那无垠的大洋之上,艨艟巨舰如移动的山岳,桅杆上飘扬着大明旗帜,巨大的明轮或是水下螺旋桨搅动着浪花,无视风向往来穿梭,将大明的威名与文明,带向地图上每一个遥远的角落。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他低声自语,嘴角噙着一丝自信的笑意,“但这第一步,终究是迈出去了。而且,迈得很稳。”
昨日是放眼寰宇的战略宏图,今日是脚踏实地的基础钻研。既要仰望星空,也需脚踏实地。 这便是他引领大明走向复兴的道路。
蒸汽机的轰鸣虽显稚嫩,却已然奏响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序曲。而他,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便是这首宏伟乐章的指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