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边关互市 汉蒙交融(2/2)
只见那里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台子,台上站着几位看起来像是读书人的汉人先生,台下坐着几十个蒙古孩童,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正跟着先生磕磕绊绊地念着汉字:“天、地、人……”
旁边立着一块牌子,用汉蒙双语写着:“大明蒙学启蒙处,免费教学汉文、算数,优秀者可荐至京师官学深造”。
“这…这是要做什么?”巴特尔有些茫然。
旁边一位看起来像是小头目的蒙古人低声道:“听说这是大明皇帝的意思,说要‘教化边民’,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将来…说不定能去京城做大官呢!”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怀疑,但也有一丝微弱的憧憬。
巴特尔沉默地看着那些跟着念“天地人”的孩子们,又看了看手里沉甸甸的茶叶包和那袋据说很高产的“土豆”种子,心中五味杂陈。大明变了,不再是那个只会修长城、闭门挨打的庞然大物了。它变得更强大,也更…聪明了。它一手拿着烧红的烙铁(火器),一手拿着香甜的蜜糖(茶叶、布匹、医术、学问),问你选哪一样。
就在这时,市场入口处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一队衣着明显华丽得多、护卫也更为精悍的蒙古人走了进来,为首者气度不凡,正是与大明有盟约、但此前一直若即若离的察哈尔部林丹汗的使者。
他们的到来,立刻引起了市场内明军和官员的高度关注。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官员——宣大总督府新任的“互市提举司”主事——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执礼甚恭,但却不卑不亢。
“贵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本官奉陛下旨意、总督钧令,在此恭候。请至驿帐歇息,陛下特意为林丹汗准备了厚礼,并有国书一封,望共商今后联手御虏、互通贸易之大计。”
那使者见明方官员如此礼遇,又看到这互市规模井然、物资充沛,眼中闪过一丝惊异,脸上的倨傲之色也收敛了几分,拱手还礼:“有劳大人了。大汗对陛下三河之捷,亦是钦佩不已,特命我等前来祝贺,并看看这互市…究竟如何。”
巴特尔看着林丹汗的使者被恭敬地引向专设的豪华帐篷,心中了然。连强大的林丹汗都不得不更加重视与大明的盟约,他们这些小部落,还有什么可摇摆的呢?皇太极的刀子会抢走他们最后一口粮食,而大明的皇帝,却愿意用茶叶和布匹来交换,甚至还教你的孩子识字。
这选择题,似乎并不难做。
夕阳西下,互市首日临近结束。巴特尔用所有的马匹换取了大量急需的物资,甚至还用一张狐皮给老伴换了一小块鲜亮的江南绸布。同来的年轻人也各自换到了心仪的东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离开市场,通过核销点缴纳了税金后,那位户部吏员又笑着递过来一小包东西。
“这是什么?”巴特尔疑惑。
“陛下恩典,凡今日成交额前十的商户,或如老丈您这样来自喀尔喀部的第一批诚信交易者,额外赏赐‘崇祯元年式’…啊不是,赏赐精制食盐一小包!”吏员差点说漏嘴,赶紧改口。
巴特尔接过那雪白细腻、毫无杂质的精盐,手都有些颤抖了。盐,在草原上是堪比黄金的硬通货!如此精美的盐,更是前所未见!这看似小小的“恩赏”,其价值和对人心的收买,远超想象。
他回头望了一眼在落日余晖中依然热闹的互市,看着那些逐渐亮起的灯笼(据说是用一种叫“煤油”的新东西点的,比牛羊脂灯亮得多),看着明军士兵依旧挺拔的身影,心中已然明了。
大明皇帝的这一手,比千军万马横扫草原还要厉害。他是在用绸布包裹刀剑,用茶叶融化坚冰,用医术和学问,一点点地,将这片广袤的草原,从后金的盟友,变成大明的市场和腹地。
“走吧,回家。”巴特尔对子孙们说,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告诉族人,以后…尽量和大明做买卖,别再去招惹那些建州女真了。”他握紧了手里的盐包,仿佛握住了一份对未来生活的微弱希望。
无形的纽带,正通过这喧闹的互市,通过茶叶、铁锅、医术和汉字,悄然缠绕在汉蒙两个民族之间,开始潜移默化地扭转着北疆的战略态势。皇太极在沈阳舔舐伤口的同时,他曾经倚重的臂膀,正在被大明用另一种方式,一点点地融化、剥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