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疾驰蓟州 元化布防(1/2)
第283章 疾驰蓟州,元化布防
京师通往蓟州的官道上,烟尘滚滚,蹄声如雷,打破了深秋原野的寂静。大明京营新军主力,这支承载着皇帝厚望与帝国未来的雄师,正以强行军的速度,向着东北方向的战场狂飙突进,这也是新的军队对阵旧军队的开始。是皇帝展示自己实力的开始。
平虏大将军杨御蕃一马当先,脸色沉毅,目光不断扫视着前后绵延数里的队伍。皇帝的嘱托、朝臣的疑虑、敌人的凶悍,种种压力都化为他眉宇间一道深刻的刻痕。他不断派出塘马,与前锋、中军、后卫保持联络,确保这支庞大的军队即便在高速行进中也不至脱节混乱。
队伍的核心,是整整两个旅的新军步兵。他们身着统一的深蓝色号褂,背着沉重的行囊和燧发铳,虽然满脸汗水,呼吸粗重,但步伐却异常坚定。长期的近代化队列操练在此刻显现出效果,即便是在赶路,队伍依旧保持着大致的队形,没有出现常见的散乱景象。更令人侧目的是随军的大量骡马大车,上面满载着弹药箱、粮秣、帐篷,以及那些被油布严密覆盖的沉重物件——那是新军的命根子,改良后的各式火炮。
“快!再快一点!蓟州的弟兄们在等着我们!”各级军官、士官们声嘶力竭地催促着,他们的声音混合着脚步声和车轮的滚动声,汇成一股充满紧迫感的行军交响曲。
与此同时,一支规模稍小但更为精悍的队伍,如同离弦之箭,早已越过大军主力,在杨御蕃派出的精锐骑兵护卫下,直扑蓟州城。队伍中心,正是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前线总指挥——孙元化。
孙元化并未乘坐舒适的马车,而是与护卫们一样策马奔驰。他年岁已不轻,长途奔波的疲惫写在他的脸上,但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脑海中早已飞速运转,勾勒着即将到来的防御作战蓝图。风吹起他花白的鬓角,更显出一份与年龄不符的决绝与急切。
“孙军门!前方再有十里便是蓟州城!已看到我军夜不收发出的信号!”一名骑兵哨骑飞驰而来,大声禀报。
孙元化精神一振,猛地一鞭抽在马臀上:“再快些!必须赶在建虏大队合围之前入城!”
他心中雪亮,皇帝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他,而非纯粹的猛将杨御蕃,看重的就是他精通西学、善于筑城和运用火器的长处。此战的关键,绝非浪战,而是如何利用蓟州城和手中的新式武器,构建一道让鞑子撞得头破血流的钢铁防线。
当他这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抵达蓟州城下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的心都揪紧了。城墙之上,旗帜歪斜,守军士兵面带惶恐,城下远处,几股黑色的烟柱冲天而起,隐约还能听到凄厉的哭喊和嚣张的胡笳声。显然,后金的游骑已经如同跗骨之蛆,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残酷的扫荡,正在试探这座坚城的虚实。
“快开城门!孙军门奉旨到!”护卫高举着关防印信,对着城头大喊。
城门吱呀呀地打开一条缝隙,孙元化等人鱼贯而入。蓟州巡抚王元雅、总督吴阿衡早已得到消息,急匆匆地迎了上来,两人皆是面色灰败,官袍上甚至沾着尘土,显是刚经历过一番惊险。
“孙军门!你可算来了!”王元雅几乎要哭出来,“建虏势大,游骑已至城下,焚我村寨,杀我百姓,这…这如何是好?”
吴阿衡也是声音发颤:“孙军门,城内守军不足五千,多为老弱,火器陈旧,这城…恐难久守啊!是否…是否向陛下请旨,暂避锋芒?”他这话里已带了退意。
孙元化目光扫过两位文官惊恐的脸,又看向周围那些面带惧色的守城士卒,心中虽沉,语气却异常镇定,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斥责:“暂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蓟州乃京师门户,我等身后便是陛下,是百万黎民!能避到哪里去?陛下委我等以重任,守土有责,唯有死战而已!”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提高,既是说给两位大员,也是说给周围所有竖着耳朵听的将士:“王巡抚,吴总督,立刻将城内所有兵丁、民壮,乃至可用衙役,悉数交由本官统一指挥!城内火药、滚木礌石、火油,全部集中调配!杨大将军率新军主力即刻便到,我等只需坚守数日,待大军一到,便是建虏的死期!”
孙元化的镇定和决绝,像是一根定海神针,暂时稳住了即将溃散的人心。王、吴二人对视一眼,虽仍有惧色,却也不敢再提撤退之事,连忙拱手:“一切但凭孙军门调度!”
孙元化毫不客气,立刻开始行使皇帝赋予的指挥全权。他甚至来不及喝口水,便直奔城墙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