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工艺精进 钢质飞跃(2/2)
“嗤——”
又是一阵白汽涌起。取出后,试样表面颜色变得更深。宋应星拿起一把锉刀用力去锉,只留下极浅的痕迹,而以往的铁料早已轻易被锉下碎屑。
“硬度!硬度也上来了!”一个技术吏员惊呼。
宋应星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他放下锉刀,拿起一把专门用来测试强度的工装夹具,将淬火后的试样固定好,然后令人缓缓施加压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夹具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那根小小的钢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形状,直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值…
“崩”的一声轻响,并非试样断裂,而是夹具的某个结构达到了极限!
现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炉子余火的噼啪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下一刻,狂喜的浪潮猛地爆发开来!
“成了!院长!我们成了!!”
“老天爷!这…这钢!这真是钢啊!”
“坩埚法!陛下说的坩埚法真的成了!”
工匠们激动得扔掉了手中的工具,互相捶打着,欢呼着,不少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亲手锻造出了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优质钢材!这其中的意义,他们比谁都清楚!
宋应星怔怔地看着那根经历了千锤百炼却依然完好的钢条试样,又看了看那静静冷却中的炮管粗坯,眼圈瞬间红了。数月来的废寝忘食、无数次失败的压力、朝堂之上的非议…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得到了百倍的回报。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天佑大明…不,是陛下…是格物之学佑我大明!”
他猛地转身,对身边一个激动得不知所措的年轻工匠吼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禀告孙部长!不!直接备马!我要亲自进宫,面圣!向陛下报喜!”
几乎是同一时间,乾清宫西暖阁内,崇祯正对着辽东舆图与李若琏呈上的密报凝神思索。沈阳传来的情报如同阴云笼罩在他心头:皇太极的粮草筹措、与蒙古的勾结、可能的绕道入侵…这一切都预示着开春后必将有一场恶战。
“皇太极啊皇太极,你果然不肯安分…”崇祯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蓟镇、宣大一带的长城防线上,“看来,三河之战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见皇帝眉头紧锁,不敢多言,只是小声提醒:“皇爷,宋应星宋大人在外求见,说是兵工厂有紧急要事禀报,看起来…像是天大的喜事?”
“喜事?”崇祯从地图上抬起头,微微一怔。如今能称得上喜事的…他的心突然猛跳了一下,“快宣!”
宋应星几乎是冲进来的,官帽都跑歪了,脸上又是煤灰又是泪痕,模样狼狈不堪,却激动得语无伦次:“陛下!陛下!成了!钢…坩埚钢!成了!性能…性能远超预期!强韧无比!用来造炮管,炸膛率必能大减,寿命、射程都能大增!还有火铳枪管…”
他手舞足蹈,几乎无法组织完整的语言,只是将那块历经考验的钢条试样高高举过头顶,如同进献绝世珍宝。
崇祯一步上前,接过那块尚带余温的钢条。入手沉甸甸,表面还留着锤击和淬火的痕迹,那致密的质感、坚硬的触感,与他记忆中现代钢铁的片段印象隐隐重合。
他甚至没有用工具测试,仅仅是握在手中,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便瞬间冲散了对辽东危局的忧虑!
这是划时代的突破!
这是真正属于大明的工业脊梁!
这是他带来的知识,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结出的最坚实的果实!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他紧紧握住那块钢条,仿佛握住了未来的胜利,目光灼灼,亮得惊人:“宋爱卿,尔等立下了不世之功!此钢于我大明,胜过十万雄兵!”
他转向王承恩,声音因兴奋而高亢:“传旨!重赏‘龙熄之地’所有工匠及格物院相关人员!宋应星擢升工部右侍郎,仍兼格物院副院长,总理特种冶金事!将此钢,命名为‘崇祯重器钢’!”
“另,”崇祯的声音沉稳下来,目光再次投向辽东地图,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峻而自信的弧度,“命令孙元化,即日起,全力以新钢锻制一批重型野战炮和燧发枪管。朕要在皇太极的骑兵冲上来之前,先用这‘崇祯重器’,敲碎他的狼子野心!”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但暖阁之内,一块坚钢的出现,仿佛已为大明注入了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勇气与力量。
技术的利剑已然铸成,只待出鞘饮血,震慑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