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北疆贸易 茶马新市(2/2)
他们勒住马匹,在距离明军阵地一箭之地外停下,谨慎地打量着这边严整的军容和那些琳琅满目的货物。一些年轻的牧民看到阳光下闪亮的玻璃杯,忍不住发出低低的惊叹。
一位穿着华丽狼皮袄、头戴毡帽的蒙古台吉,在数名彪悍护卫的簇拥下,策马缓缓上前,用生硬的汉语高声道:“大明皇帝陛下,真的愿意与我们做买卖?规矩…当真如文书所说?”
李邦华在杨廷麟和锦衣卫佥事的陪同下,走出军阵,来到场地中央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他朗声回道:“天子金口玉言,岂有儿戏!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若有谁坏了规矩…”他目光扫过那些蒙古骑士腰间的弯刀,“休怪我大明火器无情!”
那台吉目光与李邦华对视片刻,又瞥了一眼远处高地那令人不安的阴影(火炮阵地),终于哈哈一笑,翻身下马:“好!大明皇帝有气魄!我们做生意!”
随着他一声令下,身后的蒙古人纷纷下马,从马背上卸下成捆的皮货、羊毛,驱赶着精心挑选的健硕马匹和牛羊,涌入市场。
寂静的雪原瞬间沸腾起来!
汉语、蒙语、还夹杂着一些生硬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商人们抖擞精神,极力推销着货物;蒙古人则仔细检查着茶叶的成色、布匹的质地,对那光滑剔透的玻璃碗爱不释手。一方急需中原的物产改善生活,一方渴求北地的战马和原料,交易在以一种原始而热烈的速度进行着。
一名老牧民用三张上好的貂皮,换了一匹厚实的棉布和一大块盐砖,他颤抖着抚摸那雪白的盐,眼中几乎涌出泪水——往年,这点盐或许需要他用一只羊才能从黑心走私贩子那里换来。
另一边,一名明军军官正仔细查验一群蒙古马,不时掰开马嘴看牙口,抚摸肌肉看体格,最终满意地点头,示意身后的书记官记录。这些良驹,将会被送往孙传庭的西北新军和京营骑兵。
李邦华与杨廷麟站在木台上,俯瞰着这喧闹而充满生机的场景。杨廷麟原本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部堂大人,看来…陛下这步棋,走对了。”
李邦华颔首,低声道:“陛下曾言:‘经济之道,亦可为无形之长城’。若能以此羁縻蒙古诸部,断皇太极一臂,使其无法全力南下,这区区茶帛,价值连城。”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况且,李佥事的人,已经混入市场了…”
他的目光投向人群中几个看似普通商贩或伙计的人,他们正借着交易的机会,与一些蒙古人低声交谈着,偶尔快速在袖中记录着什么。情报的交换,在这喧闹的市集掩盖下,悄然进行。
夕阳西下,将雪原染成一片瑰丽的金红色。
首日互市接近尾声,双方都收获颇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盘算着下次要带来的紧俏货;蒙古人换到了急需的生活物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赶着驮满货物的马队,缓缓消失在暮色之中。明军士兵开始有条不紊地清场、戒备,将换来的战马牛羊驱入临时圈栏。
一名锦衣卫校尉快步走上木台,将一张小纸条递给那位佥事。佥事扫了一眼,面色微凝,转身呈给李邦华。
李邦华展开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科尔沁部有异动,疑似遣使赴沈阳,欲购大批粮草。”
杨廷麟也看到了,眉头立刻锁紧:“果然!皇太极其志不小,仍在积极备战!”
李邦华将纸条就着炉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眼神在跳动的火光中明暗不定。“无妨。他买他的粮草,我们织我们的网。陛下要的,从来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这天下大势,潜移默化,转向于我大明!”
他抬眼,望向蒙古人消失的方向,望向更北方那广袤而未知的土地,仿佛看到了皇太极正在沈阳城中厉兵秣马,也看到了崇祯在紫禁城的灯火下,对着巨大的地图运筹帷幄。
北风依旧呼啸,但在这凛冽的寒意中,似乎已有一丝新的生机,伴随着茶叶的香气、布匹的温暖和无形的情报,在这古老的边境线上悄然滋生、蔓延。
这条由皇帝意志构建的、以利益和火器共同守护的“无形长城”,正在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