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76章 帝心独断 力挺格物

第276章 帝心独断 力挺格物(2/2)

目录

大殿落针可闻。

退朝后,崇祯特意叫上徐光启和宋应星,微服出宫直奔格物院。

马车驶过新铺的水泥路,平稳无声。宋应星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忍不住道:陛下刚才在朝上...是不是太过强硬了?温阁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强龙要压地头蛇,不用重锤怎么行?崇祯轻笑,你们记住,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今日退一尺,明日他们就敢进一丈。

徐光启忧心忡忡:只是经此一事,朝中清流恐怕要与格物院划清界限了。

清流?崇祯冷笑,眼看清流,实为浊流。终日空谈道德文章,可曾治得好黄河水患?可曾造得出退敌火器?可曾让百姓多吃一口饭?

他指着窗外一个挑担卖薯的老农:你看那老丈,他可不在乎什么天象吉兆。他在乎的是番薯能不能多收几担,是路好不好走,是儿子当兵能不能活着回来。这些,才是格物院该做的事。

马车在格物院新立的大门前停下。门匾上是皇帝亲题的格物致知四个鎏金大字,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院内与前几日已大不相同。爆炸痕迹被清理干净,新建的工坊更加宽敞坚固。随处可见写着小心火烛严守规程的警示牌。工匠们见到皇帝亲临,纷纷跪地行礼,眼中满是激动。

都起来,该干什么干什么。崇祯摆手,宋卿,带朕去看看橡胶进展。

在新辟的化工坊内,几个工匠正在试验新的硫化装置。见皇帝到来,负责的老工匠激动地展示已经硫化的橡胶块:陛下您摸,真的不黏了!还有弹性!

崇祯接过那块深褐色的橡胶,用力捏了捏,露出满意的笑容:好!这才是干事的样子!爆炸不可怕,可怕的是炸怕了,不敢干了!

他转向众人:朕今天在这里立个规矩:以后格物院实验,允许失败!只要不是故意浪费、玩忽职守,所有实验开支,朕来承担!成功有重赏,失败不问罪!

工匠们激动得满脸通红,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陛下万岁!顿时响成一片。

徐光启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多少年了,他梦想着能有这么一天,实学不再被轻视,工匠不再被轻贱。

崇祯走到一个年轻工匠面前,看他正在绘制新的硫化装置图: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年轻人慌忙跪倒:小人李二狗,河间府人...

起来回话。崇祯和颜悦色,这图纸画得不错,有什么想法?

李二狗紧张得结结巴巴:回、回陛下...小人想,上次爆炸是因为密封不好,硫磺气体泄漏。要是能做、做个带安全阀的容器...

好主意!崇祯眼睛一亮,朕再给你提示一下——压力容器。你去找宋院长领十两银子,专门研究这个!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打报告!

年轻人呆在原地,直到旁边人推他才反应过来,扑通又跪下磕头。

离开化工坊时,崇祯对徐光启低声道:看见了吗?智慧在民间,就缺一个机会。格物院要成为天下巧匠的登云梯!

冬日阳光透过琉璃窗,照在皇帝年轻的侧脸上。徐光启忽然觉得,这个曾经被质疑过于年轻的皇帝,此刻的身影无比高大。

回到宫中已是傍晚。崇祯特意留徐光启和宋应星用了晚膳,又详细讨论了格物院明年规划。

送走二人后,王承恩捧着茶盏悄声道:皇爷,李指挥使在外候了一个时辰了。

崇祯揉揉眉心:让他进来。

李若琏快步走近,带来一身寒气:陛下,辽东急报。

三日前,皇太极与蒙古十六部会盟于科尔沁,号称十万铁骑。探子回报,蒙古各部得建虏重金许诺,开春很可能南下。

崇祯眉头紧锁:果然来了...孙元化知道了吗?

已抄送兵部。孙部长说新式火炮正好一试锋芒。李若琏顿了顿,还有一事...温府今晚车马不断,温体仁召见了七位御史、五位给事中。

崇祯冷笑:看来温阁老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要不要臣...李若琏做了个手势。

不必。崇祯摇头,让他们跳。朕倒要看看,有多少人跟着凑热闹。你现在的重心在辽东,给朕盯着皇太极的一举一动!

臣明白。李若琏迟疑片刻,陛下今日在朝堂上...是否太过冒险?

崇祯走到殿外,望着渐暗的天空:若琏,你可知朕最怕什么?

臣不知。

朕最怕的不是建虏铁骑,不是朝堂争斗,甚至不是天灾人祸。皇帝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清晰,朕最怕的是愚昧!是固步自封!是抱着祖宗成法不肯睁眼看世界!

他转身,眼中似有火焰燃烧:今日朕若退让一步,格物院就完了。格物院完了,大明的未来就完了。这个险,朕必须冒!

李若琏深深一躬:臣...明白了。

夜幕完全降临,紫禁城中灯火次第亮起。崇祯独自站在乾清宫前,仰望星空。

他知道,今天的决定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但当他想起格物院里那些激动的面孔,想起橡胶硫化成功时工匠眼中的光彩,想起徐光启偷偷拭泪的瞬间...

年轻的皇帝握紧拳头,嘴角泛起一丝坚定的微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星光落在他身上,仿佛为这位物理皇帝加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