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70章 盐政风暴 查抄扬州

第270章 盐政风暴 查抄扬州(2/2)

目录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城,百姓们最初是惊恐关门闭户,但随着消息逐渐明朗,得知是朝廷派锦衣卫来查抄那些为富不仁、抬高盐价、盘剥灶户(盐工)的盐商巨贾时,压抑已久的民愤终于爆发出来。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皇上圣明!查得好!”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街头,聚集在被查抄的府邸外围,指指点点,拍手称快,甚至有人向被押解出来的盐商投掷烂菜叶和石块。

“苍天有眼啊!这帮喝人血的东西,也有今天!”

“活该!让他们把盐价抬得那么高!”

“听说皇上要整顿盐政,以后咱们吃盐能便宜点了?”

民心向背,在此刻显露无疑。

这场代号“清盐”的行动,策划者远在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此刻正通过六百里加急的密报,密切关注着扬州的动向。当李若琏的第一份捷报和初步查抄清单呈递到御前时,饶是崇祯早有心理准备,也被那触目惊心的数字震动了。

“初步查抄汪福全一府,现银及金锭折合约一百五十万两,田产地契、商铺票据、古玩珍宝无算……”

“程氏盐行,秘窖藏银八十万两……”

“黄家……”

仅仅初步清点几个首要盐商的浮财,就已超过四百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他们遍布江南的田产、店铺、园林等不动产。要知道,此时大明朝廷一年的太仓银库收入,经过崇祯初步改革,也才勉强恢复到四五百万两的水平。这些盐商之富,竟堪比国库!

“蠹虫!国之巨蠹!” 崇祯将密报重重拍在御案上,既是愤怒,也是振奋。愤怒于这些蛀虫对国力的侵蚀,振奋于这笔巨款对眼下百废待兴、处处需钱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久旱甘霖。

“陛下息怒。” 侍立一旁的李若琏(已提前回京述职,遥控指挥)沉声道,“据查,两淮盐税,历年应收与实收差额巨大,十不及四五。其中大半,皆被此等蠹虫及其背后保护伞中饱私囊。此次行动,不仅在于抄没家产,更在于夺取盐务账册,厘清积弊,为后续盐政改革铺平道路。”

“朕知道。”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后续事宜尤为关键。韩山河在扬州,要稳得住局面。抄没资产,登记造册,派重兵看守,不得有任何闪失。涉案官员,无论品级高低,一律锁拿进京,交由三法司会审!特别是与温体仁有牵连的证据,要给朕钉死了!”

“臣明白!已飞马传令韩山河,并增派了人手。扬州卫指挥使乃可信之人,已令其全力配合,封锁要道,确保万无一失。” 李若琏办事,向来滴水不漏。

崇祯走到巨大的大明舆图前,目光落在扬州的位置,语气森然:“两淮盐政,只是开始。接下来,河东、长芦、浙闽……朕要借此东风,将这套腐朽的专卖体系,彻底梳理一遍!朕倒要看看,这天下,还有多少这样的‘汪福全’!”

一场席卷扬州的抄家风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江南官场为之震怖,与盐商有牵连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开始切割、掩饰。远在京师的温体仁,闻讯后更是称病不朝,其门下党羽也暂时偃旗息鼓。

而帝国的国库,则因这笔突如其来的巨额收入,瞬间变得充盈起来。崇祯与户部尚书李邦华连夜商议,这笔钱,除了部分填补国库日常和边饷,将重点投入到辽东战事、军工生产、水利建设以及鼓励工商的专项基金中。

扬州城内的混乱与肃杀持续了数日。当一队队装载着漕没金银的箱笼,在重兵护卫下通过漕船浩浩荡荡驶向北方时,标志着旧有的盐业利益格局被彻底粉碎。一个由朝廷直接掌控、引入竞争、降低盐课、惠及灶户与百姓的新盐政体系,已在这场风暴的废墟上,开始了它的蓝图勾勒。帝国的财政机器,在刮骨疗毒般的剧痛之后,迎来了一个轻装上阵、更具活力的新阶段。这场风暴,不仅刮向了扬州的盐商,更刮向了整个大明沉疴已久的积弊,彰显了年轻皇帝推行新政、富国强兵的铁腕与决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