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内阁行走(2/2)
“李卿,你主抓吏部、都察院、户部,重点清查近年账目,严惩贪墨,制定新的考成法,选拔实干官员,同时筹备全国土地清丈事宜,此乃富国之基!”
“孙卿,你暂领工部虞衡清吏司,主理军器局、王恭厂,全力督造新式火铳、火炮,优化火药配方,训练新式炮手。同时,孤会给你一道密旨,可随时查验京营、乃至后续辽东送回的旧式火器状况,具实以报。此乃强军之要!”
每一项任命,都直指核心,并且赋予了超越常规的权限,尤其是孙元化,以侍郎衔(暂领)直接插手军工生产和新军训练,权限极大。
“臣等领旨!”三人齐声应道,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分量,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施展空间。
“此外,”朱由检看向徐光启和孙元化,“孤在城外有一处皇庄,内有一些匠人,于机械、冶炼有些新奇想法,或对你二人有所助益。稍后让方正化安排你们前去一看。若有可取之处,可大力推广。”他轻描淡写地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技术基地引荐出来,为其正式介入国家工坊体系打开通道。
徐光启和孙元化虽有些疑惑,但并未多想,只当是监国殿下重视工匠,便躬身应下。
安排已定,朱由检神色稍霁,语气也缓和下来:“新政伊始,必多掣肘。朝中诸多官员,或观念陈旧,或利益纠缠,明枪暗箭不会少。望诸位谨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于国有利,便放手去做。孤,便是你们的后盾。”
他顿了顿,补充道:“即刻起,你三人便以‘内阁行走’名义,入驻文渊阁。待大局稍定,再行正式任命。眼下,首要之务是让朝廷中枢转起来,政令畅通。”
“臣等明白!”三人再次躬身,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与紧迫感。
“去吧。”朱由检挥挥手,“方正化,带三位先生去文渊阁,告知施凤来等人监国令旨。再传孤的令,着各部院堂官,今日未时前,将亟待处理之重要公务,摘要呈送文渊阁,由三位内阁行走协理披红!”
“奴婢遵旨!”方正化利落地应下,转身对徐光启三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徐光启、李邦华、孙元化再次向朱由检行礼,然后怀着激动而又沉重的心情,跟着方正化走出了文华殿。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三位即将肩负起革新重任的臣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朱由检目送他们离开,轻轻呼出一口气。播下的种子,终于开始植入国家权力的土壤。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前方的阻力将会超乎想象。
他转身,走到御案前,那里已堆放了少许由方正化初步筛选过的奏章。他拿起最上面一份,是陕西巡抚关于灾情及民变的紧急奏报。
“王承恩。”
“奴婢在。”一直安静侍立在角落的王承恩连忙上前。
“磨墨。”
“是。”
朱由检提起朱笔,目光落在奏章上那触目惊心的描述,眼神再次变得锐利而坚定。
文渊阁那边,一场无声的变革已经开始。而他这里,还有无数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他亲自批示,发出这座帝国中枢在新主人掌控下的第一道指令。
(第四卷第20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