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04章 百官方态

第204章 百官方态(2/2)

目录

城南一处略显破败的院落里,一位白发老妇人正被儿媳搀扶着,颤巍巍地向北方紫禁城的方向跪下,老泪纵横。

“儿啊!我的儿啊!你听到了吗?魏阉倒了!倒了呀!” 她哭喊着,声音嘶哑却充满了积郁多年的悲愤,“苍天有眼!信王殿下千岁!为你,为杨大人、左大人…报仇雪恨了!你可以瞑目了!” 她的儿子,曾是都察院一位小小的御史,只因上疏弹劾魏忠贤族人贪暴,便被罗织罪名,惨死诏狱。

她的哭声,代表了无数在这场黑暗政治中失去亲故、蒙受冤屈的人们的心声。压抑了太久的悲恸和仇恨,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虽然正式的平反诏书还未下达,但阉党核心顷刻覆灭的消息,已足以让他们看到一线青天。

更多的官员,则属于惊疑不定的观望派。他们既未彻底投靠阉党,也并非东林清流,大多秉持着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这一夜的剧变,让他们深感震撼,同时也对新朝充满了不确定。

“难以置信…信王殿下…竟有如此魄力,如此实力?” 一位国子监的司业在家中书房对前来探听消息的同僚低语,“一夜定鼎,掌控全城。这绝非临时起意,怕是…谋划已久了。”

“深藏不露,真龙之姿啊!” 同僚感慨,压低声音,“只是不知殿下…嗯,即将是陛下了,不知新君性情究竟如何?如此酷烈手段铲除阉党,虽是大快人心,却也令人…心生寒意啊。” 他担心新君是否是一位崇尚严刑峻法的雄才之主。

“且看吧。当务之急,是表明态度。” 司业沉吟道,“英国公府如今是风向所在,但挤不进去了。你我且换上朝服,前往皇城附近等候。无论新君有何旨意,我等率先响应,总不会错。”

“正当如此!”

于是,天色大亮之后,北京城的街道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象。百姓们虽心有余悸,但在全副武装、军容严整的新军巡逻队和不断重复的安民告示安抚下,开始试探着走出家门,议论纷纷,脸上大多带着好奇和一丝解脱。而各条通往皇城的主要街道上,开始出现一顶顶官轿、一匹匹骏马。轿子里的官员、马背上的朝臣,面色各异,或凝重,或焦虑,或隐含兴奋,但方向都出奇地一致——并非各自的衙门,而是能够最快获得宫廷消息的地方,或者,直接奔向权力的新焦点,英国公张维贤的府邸。

英国公府门前,此刻已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前来拜谒、打探、表态的官员勋贵络绎不绝,差点将门前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门房收拜帖收到手软,唱名唱到喉咙沙哑。

府内,英国公张维贤却并未接见所有人,只是让世子张之极在前厅代为应付,自己则在花厅中,与几位最早赶到、分量也最重的勋贵和少数几位明确表态支持信王的官员密谈。

“老公爷,信王殿下此举,真是…真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啊!” 成国公朱纯臣语气激动,带着后怕和庆幸,“若让魏阉奸谋得逞,国将不国,我等亦死无葬身之地矣!”

“如今看来,殿下往日韬光养晦,实乃英明至极。” 定国公徐允祯点头附和,随即看向张维贤,试探道,“老公爷,殿下那边…可有何示下?我等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张维贤坐在主位,面色沉静,但眼神中亦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兴奋交织的神色。这一夜,他虽未亲自上阵搏杀,但精神始终高度紧张,与外界的联系、调度、决断,耗费的心力极大。

“殿下已于文华殿稳定局势。” 张维贤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当前首要之务,乃是稳定人心,确保京城秩序,静待殿下旨意。诸位国公、侯爷,当约束好各家部曲、人丁,谨守本职,勿要惊慌,更不得擅自行动,一切听候监国殿下令谕。”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加重:“新君即将临朝,万象更新。但我等为人臣子,须知本分。非常之时,更需谨言慎行。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想必无需老夫赘言。”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躬身称是。张维贤的话既是定心丸,也是警告。信王展现了足以颠覆乾坤的力量,此刻任何不明智的举动,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同时,他们也从张维贤的态度中,清晰地感知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伴随着昨夜的枪声,悍然降临。

而他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位即将登基的、拥有雷霆手段和深不可测实力的少年新君。

在这股席卷全城的官场暗流之中,谁能为新朝砥柱,谁又将被浪潮吞没,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四卷第204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