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60章 皇庄试种耐寒薯

第60章 皇庄试种耐寒薯(2/2)

目录

宋应星更是激动不已,能亲手试种并记录这等可能关系国计民生的新作物,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王爷放心!属下定当殚精竭虑,详实记录,不负所托!”

朱由检走到那袋种苗前,拿起一个红皮番薯掂了掂,又抓起一把金黄的玉米粒。沉甸甸的,是希望,也是未雨绸缪的筹码。他目光扫过这片新翻的土地,对宋应星道:“宋先生,此二物推广之关键,一在产量,二在适应性,三在…留种育苗之法。尤其是这甘薯,藤蔓扦插即可繁育,若能成功,其推广之速,或远超想象。这些藤蔓和块根,都是极珍贵的种源,务必小心。”

宋应星郑重点头:“属下明白!定当视若珍宝!”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坡下传来。众人回头看去,只见方正化步履匆匆地赶了上来,额角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未抹匀的、亮晶晶的薄荷油痕迹,脸色却比来时凝重了许多。他先是对朱由检行礼,然后快步上前,凑到朱由检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王爷,李若琏急报。陕西那边,‘鹞子’刚刚传回消息…白水县衙,出事了。”

朱由检正拿着一根番薯藤端详的手,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刚才与宋应星交谈时的温和弧度,仿佛只是在倾听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哦?”他轻轻应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手中那截充满生机的藤蔓上,指尖拂过嫩绿的芽点,“那个王二…终于忍不住了?”

方正化声音更低,语速更快:“是。三日前,白水县衙派了几个衙役和税吏,去了王二他们藏身的那个叫‘黑水峪’的山坳村子催缴积欠的夏税。那村子早就穷得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粮?衙役便要将村中仅剩的几户人家的铁锅、门板都拆了抵税,还要拉走一个病重的老汉顶丁役…冲突一起,那王二带着几十个青壮流民,手持棍棒柴刀冲了出来,打伤了几个衙役和税吏,抢了他们的腰刀和几袋强行搜刮来的杂粮…跑了。”

“跑了?”朱由检终于抬眼,看向方正化,眼神平静无波,却让方正化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是,鹞子回报,他们连夜遁入了黄龙山中。白水县衙震怒,已上报延安府,称‘黑水峪刁民王二聚众抗税,殴伤官差,形同造反’,请求府衙派兵围剿。”方正化顿了顿,补充道,“鹞子还说,此事在周边几个活不下去的穷村子传得很快…那王二,似乎…被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当成条‘好汉’了。”

一阵微风吹过坡地,新翻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青草的味道,清新怡人。坡下田埂边,王府带来的一个小太监正蹲着,用根树枝在松软的泥地上画着什么,仔细看去,竟是一排排整齐的“正”字,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西瓜”、“甜瓜”的字样,显然是在记录王爷心爱的瓜秧数目。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目光从方正化凝重的脸上移开,再次落回手中那根柔韧的番薯藤上。他指尖用力,将那带着芽点的藤蔓,稳稳地、深深地,插进了脚下松软温润的泥土里。

“知道了。”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方正化和宋应星耳中,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告诉李若琏,他的人,给我死死盯住黄龙山!我要知道王二这伙人的一举一动,他们藏在哪里,有多少人,吃什么,下一步想干什么!还有…延安府衙,乃至陕西巡抚衙门的动向,他们派谁去剿,派多少人,何时动身…一清二楚!”

“是!”方正化肃然领命。

朱由检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直起身,环顾着这片刚刚埋下希望种子的土地,又看了看旁边一脸专注、仿佛世界只剩下手中玉米粒的宋应星,还有那个紧张搓手、只关心眼前土地的老张头。

他脸上重新浮现出那种少年亲王特有的、带着点好奇和期待的笑容,仿佛刚才谈论的只是田间的虫害。

“宋先生,老张,”朱由检语气轻松,“这些苗,可要仔细照看好了。土要松,水要透,但也不能涝着。尤其是这甘薯,藤蔓长起来,记得按徐先生书上说的,及时翻藤,别让它乱扎根,分散了块根的养分。”

“是,王爷!”宋应星和老张头连忙应声。

朱由检点点头,仿佛只是来关心一下他新得的“奇花异草”,转身朝坡下走去。方正化紧随其后。

走了几步,朱由检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回头对王管事随意地吩咐了一句:“哦,对了,老王。庄子里的水井、水车,都看紧点。这天,看着是晴好,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旱了呢?未雨绸缪,总没错。”

“王爷放心!老奴天天盯着呢!”王管事拍着胸脯保证。

朱由检笑了笑,没再说什么,继续往马车走去。阳光洒在他年轻的背影上,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晕,步伐从容不迫。

只有跟在他身后半步的方正化,清晰地看到,自家王爷负在身后的那只手,在宽大的亲王袍袖掩盖下,五指正缓缓地、用力地收拢,紧握成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那根深深插入泥土的番薯藤,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嫩芽。

坡下田埂边,那个数瓜秧的小太监,又在新翻的泥地上,认认真真地画下了一个新的“正”字的第一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