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火统的野望(2/2)
一声清脆的撞击声!
在燧石与钢片撞击的瞬间,一蓬密集、耀眼、带着淡蓝色尾迹的火星,如同微型烟花般骤然迸发!数量之多,亮度之高,远超寻常打火镰的火星!这些炽热的火花大部分向下溅射,落入下方方正化早已准备好的、铺着薄薄一层引火药的石板上。
“噗嗤!”
几乎是火星落下的同时,那层引火药猛地爆燃起来,腾起一团橘黄色的小火球!虽然转瞬即逝,但那迅猛的燃烧速度,清晰可见!
“嘶——!”院子里响起一片整齐的倒抽冷气声!
所有工匠,包括宋应星,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刚才那是什么?那么多火星?那么亮的火星?引火药烧得那么快?这…这可比火绳慢慢杵进去快了十倍不止!而且,这还是在露天,有微风的情况下!
那质疑的老匠人更是激动得胡子乱颤,扑到石板前,不顾烫手就去摸那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痕迹,嘴里喃喃道:“神了…神了!真能点着!还这么快!王爷…王爷真乃神人也!”
朱由检放下燧石和钢片,拍了拍手上的灰,微笑道:“诸位现在信了?此非虚妄,乃物理之道!只要燧石够硬、棱角分明;击砧够硬、角度精准;引火药够纯、够敏…这燧发点火,可靠无比!且不受风雨影响,无需明火,扣动扳机即发,射速远超火绳枪!”
他再次指向木板上的燧发机结构图:“此机括,便是将方才演示之力与火,通过精密的杠杆、弹簧整合于枪身之内!其难点,在于弹簧之力需足够强劲且持久;燧石夹需稳固可靠,每次撞击角度一致;击砧需耐磨,长久使用不变形;联动机构需灵活顺畅,开盖、撞击、点火一气呵成!”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一众还沉浸在震撼中的工匠,最后落在眼神发亮、跃跃欲试的宋应星身上:“宋先生,车床既已初成,精车铳管、打造枪身托柄之事,便交予工坊其他匠人。先生之能,当用于攻坚克难!”
他指向燧发机图纸的核心部分:“这燧发机括,结构精巧,对材料、加工、装配要求极高,非先生亲自主持不可!所需之强韧弹簧钢、耐磨击砧钢、精密小件…正可让我们的‘木铁一代’车床小试牛刀!在打造这燧发铳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加工能力最好的磨砺与提升!”
宋应星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对着图纸深深一揖,声音洪亮:“王爷放心!宋某必竭尽全力,啃下这块硬骨头!此燧发之器,实乃火器之革命!若成,我大明将士,将无惧风雨昼夜,持此利器,破虏杀敌,易如反掌!”
“好!”朱由检抚掌,随即又补充道,“此外,此铳若成,其弹丸射出,旋转飞行,则更稳更准。如何让弹丸旋转?”他拿起一根圆头铅弹,在尾部比划了一下,“可在铳管内壁,刻上螺旋凹槽(膛线)!弹丸略大于铳管口径,发射时受火药推力,嵌入凹槽,被迫旋转而出!此乃后话,待燧发机成熟,再行研究。先生可先记下。”
膛线?旋转?宋应星虽然一时无法完全理解旋转与精准的关系,但他对王爷的话已深信不疑,立刻郑重记下。
接下来的日子,西山工坊如同上紧了发条。精车铳管的工作在车床的“滋啦”声中稳步推进。而工坊深处另一个更安静的院落,则成了宋应星和几位顶尖巧匠的“燧发攻坚”实验室。
强力的弹簧成了第一个拦路虎。要反复经受高速撞击压缩,又要保持弹性不疲软,对钢料的韧性和热处理要求极高。宋应星带着人,守着渗碳炉和油淬槽,反复试验不同含碳量的钢片,记录着每一次淬火后的硬度和韧性表现。废掉的弹簧钢片很快堆了一小筐。
燧石夹和击砧的耐磨性也让人头疼。普通的淬火钢,撞击几百次后,燧石夹的夹口就变形松动,击砧表面也坑坑洼洼,火星产量急剧下降。宋应星不得不尝试不同的钢材配方(虽然缺乏钨铬等元素,但尝试加入少量锡、铜),优化淬火工艺,甚至开始研究如何对击砧表面进行更精细的表面硬化处理。
精密小零件的加工更是对“木铁一代”车床的极限挑战。那些细小的杠杆、轴销、卡榫,需要极高的尺寸精度和光洁度才能保证动作顺滑。车床的晃动和精度不足被无限放大,工匠们几乎是用放大镜在操作,用最细的锉刀和油石一点点手工修磨,废品率居高不下。
宋应星几乎住在了工坊里,头发乱糟糟地沾着油灰,双眼熬得通红,嘴里经常念念有词,不是“弹簧力不够”,就是“击砧又打凹了”。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失败的参数和改进方向。
朱由检偶尔会过来,带来一些关键性的建议,比如弹簧的缠绕方式和热处理后的回火温度控制,或者击砧撞击面的最佳弧度设计图。更多时候,他只是默默看着,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让宋应星和工匠们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进。
这天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工坊镀上一层金色。宋应星蹲在院子里,对着一个刚刚组装好的燧发机括原型,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手里拿着一小块燧石,小心翼翼地装进燧石夹,然后用力扣动了扳机试验杆。
“咔哒!”燧石夹带着燧石猛地向前撞击在击砧上!
“嚓!”一蓬火星溅起。
然而,下方的引药池盖子虽然被联动顶开了,但那些火星大部分四散飞溅,只有零星几点落入池中引火药上。引火药“噗”地冒了一小股青烟,微弱地闪了一下,就熄灭了。
又哑火了!
“哎哟!”宋应星懊恼地一拍大腿,结果忘了手里还拿着燧石,棱角硌得他龇牙咧嘴。
“噗嗤…”旁边传来一声压抑不住的轻笑。
宋应星一抬头,只见朱由检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方正化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王爷!”宋应星连忙起身行礼,脸上带着沮丧和尴尬,“让您见笑了…这火星溅落还是不稳,十次能成功点燃三四次就算不错了…这可靠性,还不如火绳呢!”
朱由检没说话,走到那燧发机旁,仔细看了看撞击点和引药池的位置。他拿起燧石夹,调整了一下燧石突出夹口的角度,又用小锉刀在击砧撞击面的下方边缘,极其轻微地锉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向内的小凹槽。
“试试。”朱由检将燧石夹装好,示意宋应星再来一次。
宋应星将信将疑,再次扣动扳机。
“咔哒!嚓——!”
这一次,撞击产生的火星,大部分被那个细微的小凹槽“兜”了一下,如同被无形的漏斗引导,形成一道更集中、更向下的火星流,精准地泼洒进敞开的引药池中!
“噗——轰!”
一小团橘黄色的火焰瞬间在引药池中爆燃!成功了!
“这…这…”宋应星看着那迅速熄灭的小火苗,又看看击砧上那个几乎看不见的小改动,目瞪口呆,“王爷…您这…神来之笔啊!这凹槽…竟有引导汇聚火星之妙用?!”
“一点小技巧罢了。”朱由检笑了笑,从方正化打开的食盒里拿出两个还冒着热气的烤红薯,“先生和诸位师傅辛苦,先垫垫肚子。燧发之路,道阻且长,然方向已明,曙光在前。今日解决火星溅射,明日攻克弹簧疲软,后日优化联动机构…吾等,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耐心!只要这火星不灭,”他指了指引药池里残留的黑色痕迹,又指了指自己脑袋,“吾等心中之火不灭,此新式火铳,必成!”
宋应星接过滚烫的红薯,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暖意,看着王爷平静中蕴含着无比信心的眼神,再看看那成功了一次的燧发机原型,连日来的疲惫和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更坚定的斗志。
“王爷说的是!”他狠狠咬了一口香甜的红薯,烫得直哈气,却目光灼灼,“火星不灭,心火不灭!这燧发铳,宋某造定了!”
就在这充满希望与斗志的时刻,院门口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李若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脸色凝重,快步走到朱由检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
朱由检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眼神变得锐利如冰。他听完,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对宋应星道:“先生且忙,工坊之事,全权托付于你。” 说完,便带着方正化和李若琏,迅速离开了院子。
宋应星拿着啃了一半的干饼,看着王爷匆匆离去的背影,又想起李若琏那凝重的神色,心头莫名地笼上了一层阴影。朝堂之上,怕是又起了风波?那魏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