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关云长义释曹操(二)(2/2)
曹操看着眼前的关羽,心中百感交集。他强压下内心的恐惧和绝望,脸上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声音带着疲惫和沙哑:“云长……别来无恙乎?”
关羽丹凤眼微睁,目光如电,扫过曹操和他身后那些形容凄惨的将士,沉声道:“关某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丞相多时了!”他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云长,你……”曹操语塞,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是该求饶?还是该质问?
这时,旁边的张辽忍不住上前一步,对着关羽抱拳道:“云长!你还记得当年在许都,丞相是如何待你的吗?赠袍赐马,上马金,下马银,封侯之赏!你过五关斩六将,丞相亦未曾追究!今日丞相兵败落难,你岂能……”
“住口!”关羽厉声打断张辽,青龙偃月刀微微一顿,刀锋的寒气让张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昔日蒙丞相厚恩,关某没齿难忘!斩颜良,诛文丑,早已报答!今日关某身为汉臣,奉命于此,只谈军令,不叙私情!丞相,请下马受缚吧!”
话虽如此说,但关羽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和挣扎。他看到了曹操此刻的狼狈,看到了那些跟随曹操出生入死的将士脸上的绝望,想起了当年白马坡前的意气风发,想起了许都城内的推心置腹……往日恩情,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曹操是什么人?察言观色早已是本能。他捕捉到了关羽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犹豫,心中顿时燃起一线生机。他知道,硬拼是死路一条,唯有动之以情,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曹操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极其悲戚的神色,对着左右将士道:“罢了,罢了!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及也!想我曹孟德纵横半生,不想今日竟要殒命于此……”他故意放慢语速,目光再次投向关羽,“云长,你我相交一场,也算缘分。今日我死在你手,也算死得其所。只是……可怜我这些跟随我多年的将士,他们何其无辜,也要与我一同葬身此地……”
说着,曹操竟似有泪光闪动,声音哽咽。他身后的将士们听到这话,更是悲从中来,不少人失声痛哭,纷纷跪倒在地,哀嚎声一片。
“求关将军开恩!”
“将军饶命啊!”
“我等愿降,只求将军放过丞相!”
这番景象,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关羽的心上。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最见不得这等场面。看着昔日待己甚厚的恩公如此落魄,看着那些曾经或许还并肩作战过的曹军将士跪地哀求,他紧握青龙偃月刀的手微微颤抖起来。军令状的誓言在耳边回响,但往日的恩情和眼前的惨状却如潮水般冲击着他的内心防线。
关羽紧闭双眼,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已不见了之前的挣扎,只剩下一片复杂难明的情绪。
他没有再看曹操,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猛地一拨马头,让赤兔马侧身让开半个身位,同时,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也微微垂下。
这个动作无声胜有声!
曹操心领神会,大喜过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连忙对左右喝道:“还不快走!多谢云长不杀之恩!”
众将士如蒙大赦,也顾不上泥泞,连滚带爬地护着曹操,从关羽让开的空隙中仓皇奔逃而去。经过关羽身边时,曹操最后望了关羽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复杂的情绪,但他没有说话,只是用力一夹马腹,加速离去。
五百校刀手面面相觑,不明白主将为何突然放走了曹操,但军令如山,关羽没有下令,他们也不敢擅自行动,只能眼睁睁看着曹操一行人消失在华容道的尽头。
待曹军彻底远去,关羽才缓缓转过马头,望着曹操消失的方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一放,意味着什么。回到夏口,他将如何面对诸葛亮?如何面对那份自己亲笔写下的军令状?
但此刻,他心中虽有忧虑,却并无后悔。在他看来,以今日之放,彻底还了昔日曹操之恩,全了自己的“义”字。至于后果,他关云长,一力承担便是!
他收起青龙偃月刀,对身后的校刀手沉声道:“收兵!”
五百校刀手默默地收起兵器,跟随着他们的主将,离开了这片见证了忠义两难抉择的泥泞小道。华容道上,只留下深深的车辙马印,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复杂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