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咏柳为题,痴意难托(2/2)
活像个误闯文人雅集的乡下小子,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柳俊生没注意身旁两人的动静,接过小厮递来的纸笔,略一沉吟,笔尖便稳稳落在宣纸上。
墨汁晕开的瞬间,字句如流:
“冻枝历雪未折腰,新叶抽春破寂寥。”
“莫道柔条无硬骨,风来仍向碧天摇。”
写完,他满意地吹了吹纸面余墨,神色间添了几分舒展。
全然没察觉,此刻醉红楼二楼的雅间里。
柳明轩的好友赵公子正凭栏朝下望——目光扫过满堂喧闹,倏然定在柳俊生提笔落墨的背影上。
他瞳孔微缩,眼底瞬间漫上阴翳,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狠笑。
随即转身快步走到桌前,抓过桌上纸笔,手腕翻飞间:
“柳俊生现于醉红楼”
几字便落在纸上,墨迹因力道过重而微微晕散。
他捏着刚写好的纸条,指尖狠狠发力将其揉皱,心里暗骂:
“这小子怎么这么命大?”
“先前柳兄设计把他沉进护城河,本以为必死无疑,竟还活着!”
“如今还敢回京都抛头露面,这次定要让他把命留下,也好给柳兄一个‘惊喜’!”
骂完,他将皱成团的纸条掷给旁边的下人,沉声道:
“快把消息递去柳府,交给大夫人!”
只要大夫人再出手,有的是法子让柳俊生再也出不了京都。
郗合倪凑过眼看清柳俊生的诗句,下意识轻轻摇了摇头,眼底掠过一丝无奈,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这小子压根没明白濩徽姑娘出题的真正用意。”
不多时,诗作陆续收齐,绿萼捧着诗卷快步上楼,送到濩徽的闺房里。
濩徽正坐在妆台前,指尖无意识地转着玉簪,耳尖微微发烫,听到脚步声时,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她接过诗卷,目光第一时间扫过落款,瞧见“柳俊生”三字的瞬间,指尖微微发颤,小心翼翼地展开纸卷。
可当她看清诗句时,眼里的光一点点沉了下去。
诗写得极好,风骨凛然,她一眼便读懂了其中的深意——那是他这段日子的挣扎与不屈,是他从劫难里爬出来的韧劲。
她知道他不容易,他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她无数次托人打探消息,夜里对着空窗琢磨他是否平安。
此刻见他用诗句诉说经历,心里又疼又软,可这份柔软里,偏又裹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埋怨:
她选“咏柳”,本是藏了私心的——柳是他的姓,也是她眼底心上挥之不去的影子。
她盼着他能从“柳”里读出半分她的牵挂,哪怕只是一句隐晦的提及。
可诗里只有他的挣扎,只有他的不屈,半字没提她,半分没懂她出题的心意。
她对着诗句愣了许久,指尖轻轻划过“风来仍向碧天摇”的字迹。
眼底泛起一层薄雾,有失望,有理解,还有藏不住的牵挂。
最终,她还是提起笔,在诗卷旁批下“风骨卓然,得柳之魂”。
将他的诗放在了最上面——论才学,论心意真挚,这诗本就该是第一。
当刘妈妈在大堂里高声宣布“柳俊生公子拔得头筹”时。
柳俊生只觉得心头一阵畅快,起身理了理长衫,眉宇间终于染上几分久违的意气风发。
他想着待会儿能与濩徽姑娘论诗,能遇到这般懂题、识才的女子,实在是难得的“诗友之幸”。
他全然没料到,二楼闺房里,那位让他心生敬佩的才女,正对着他的诗尝着“知己懂才不懂心”的复杂滋味。
更没察觉,一场针对他的杀机,已在醉红楼外悄然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