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十万民书,比圣旨还重!(2/2)
那一刻,许靖如遭雷击,猛地踉跄后退,撞在冰冷的城垛上。
他引以为傲的名士风骨,他对礼法秩序的坚守,在这一指鲜血面前,轰然崩塌。
他明白了,刘忙所做的,不是街头卖艺的把戏,而是真正地在叩问天下人心!
而这人心,早已给出了答案。
老泪纵横,他喃喃自语:“我……我自诩洞察世事,却原来……是我误判了天下人心!”
当夜,许靖脱去官服,免去车马,独自一人,徒步来到刘备的营帐之外,长跪于地,叩首请罪:“罪臣许靖,愚昧顽固,不明大势,险些阻挠大义,请使君降罪,愿受军法处置!”
帐帘掀开,扶起他的,却是刘忙。
他脸上没有半分得色,反而温和地说道:“许公何罪之有?名士清议,正是王道之镜。若无明镜,君王如何自省其身?我若称王,更需许公这样的明镜,日日照我,以防行差踏错。”
他非但未加责罚,反而当场任命许靖为宗正,命其执笔,主持修订《册王仪典》。
许靖愣在当场,随即老泪纵横,再次拜服于地,这一次,是心悦诚服。
安抚了许靖,刘忙随即召诸葛亮、法正于帐中密议。
法正兴奋地呈上那块青铜残片,认为此乃天降祥瑞。
诸葛亮手摇羽扇,神色却依旧沉静:“孝直,民心已聚,此乃王道之基石。然称王非同小可,需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如今民心已然在我,但天命未显。若能沟通先王之灵,得其认可,则正统可立,名正言顺,天下方能归心。”
刘忙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民心是他一手推动的,但天命,却需要一个真正的契机。
他的目光穿透帐幕,望向北方那座在夜色中如巨兽般蛰伏的山峦——定军山。
“今夜,我去见一见咱们的‘老祖宗’。”
子时,月冷星稀。
刘忙摒退所有护卫,独自一人,登上了定军山之巅。
山顶之上,一座汉代先王的衣冠陵在夜风中静静矗立,石碑斑驳,诉说着数百年的沧桑。
他走到陵前,脱去外袍,只着一身单衣,这是对先祖的敬畏。
他伸出右手,缓缓按在冰冷的石碑之上,闭上双眼,将全部的共感能力,毫无保留地注入其中。
刹那间,一股洪流般的意念冲入他的脑海!
无数个低语、呢喃、叹息、咆哮,仿佛是汉家四百年来的帝王英灵在此汇聚。
它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汇成一个清晰无比的意志:“续命……续绝……汉祚未终……汉祚未终!”
“轰!”
他心口处那股神秘的金流,在这些声音的刺激下,陡然暴动起来,仿佛沸腾的岩浆。
一股灼热的气息从他体内喷薄而出,直冲云霄。
与此同时,夜空中,原本黯淡的北斗七星,竟在瞬间大放光明,七道璀璨的星光穿透云层,精准地投射在他的身上,与他体内的金流遥相呼应!
他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如同雷鸣般炸响:
【检测到特殊环境与特殊状态……“气运本源共鸣”激活条件达成:民心所向 + 先灵认可!】
【共鸣开始……】
刘忙只觉浑身一轻,灵魂仿佛被一股浩然无匹的力量托起,升入无尽的星空。
恍惚之间,他看见一位身着金甲、面容威严的帝王,立于星河的尽头,正含笑望着他。
那位帝王缓缓抬手,隔着无尽时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一道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他灵魂深处响起:
“小子,鼎在你手,路在你足。”
话音刚落,眼前的万丈光芒骤然消散,无边的黑暗与疲惫如潮水般涌来。
刘忙闷哼一声,眼前一黑,身体软软地昏倒在石碑之前。
山下,负责看守陵墓、一生以石碑为伴的老碑,正跪在陵前的小路上虔诚祷告。
他猛然看到山巅之上星光如柱,天象异变,紧接着,那股浩然之气横扫而下,让他浑身战栗。
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对着山顶的方向奋力嘶吼,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先帝有灵!先帝有灵啊!汉室中兴矣!”
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不休,随即被闻讯赶来的诸葛亮与法正等人焦急的脚步声所淹没。
他们冲上山巅,看到的却是星光散尽后,人事不省、气息微弱的刘忙,以及他身下那块在月光下泛着幽幽光泽的古老石碑。
沔阳城内刚刚燃起的希望火焰,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下,仿佛被狂风吹过,剧烈摇曳起来,随时可能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