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227章 云聚

第227章 云聚(1/1)

目录

藏北阿里,措勤县。海拔4700米。

张浩刚刚完成一台极其复杂的高原心脏矫治手术,走出临时搭建的手术帐篷,刺骨的寒风让他打了个激灵。手术虽然成功,但他心头却笼罩着一层阴霾。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在术后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反复波动,常规药物方案效果不佳。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浩哥,血氧又往下掉了!”监护帐篷里传来队员焦急的声音。

张浩冲进去,看着监护仪上令人揪心的数字,大脑飞速运转,将所有已知的高原病理生理学知识过滤了一遍,却依然找不到确切的症结。这里的疾病谱和机体反应,与平原,甚至与岗巴都有显着差异。经验主义在这里遇到了壁垒。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拿起了那部连接外界的卫星平板。他没有直接联系林默,而是登陆了刚刚完成初步架构的 “星火智慧云平台”。他在平台的病例讨论区,快速上传了患儿的匿名化核心数据、手术关键步骤和目前遇到的难题,标注了“高原急诊”的标签。

几乎在同一时间,万里之外的基里维纳群岛。

陆青屿正对着那台彻底罢工的超声仪和Eth发来的开源设计图纸一筹莫展。自行维修的尝试遇到了瓶颈,一个关键的驱动模块无法与现有的探头兼容。她也登入了“星火智慧云平台”,原本是想在技术资源库里寻找灵感,却一眼看到了张浩发出的、带着鲜红“急诊”标签的求助信息。

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开了与张浩的专用加密通讯频道。

“浩子,患儿数据我看到了。给我三分钟。”她的声音透过卫星信号,冷静而清晰。

陆青屿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电路板,双手在键盘上飞舞。她调用了平台内嵌的、由她主导构建的“高原病例动态数据库”,将张浩上传的数据与库内上百例阿里、岗巴的类似病例进行快速比对和算法分析。

几分钟后,她的声音再次响起:“排除了常见的肺血管痉挛和心功能不全。数据库比对提示,高度怀疑是高原环境下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导致血液粘滞度急剧升高,微循环障碍。试试快速静脉滴注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缓慢稀释性放血100-150毫升,重点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血细胞比容变化。”

这个思路,跳出了单纯心脏领域的范畴,结合了高原血液学的特征,精准地指出了可能被忽略的环节。

张浩眼前一亮!立刻下达指令:“快!按青屿说的方案准备!”

药物和简单的放血操作后,奇迹发生了。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开始稳步下降,血氧饱和度也随之回升,险情解除!

“谢了,青屿!你又救了一个!”张浩对着麦克风,长长舒了一口气。

“是平台和数据的力量。”陆青屿回答,随即话锋一转,“浩子,你那边稳定后,帮我个忙。把你们高原版便携监护仪里,那个血氧监测模块的驱动代码发我一份,要最底层的。我这边‘魔改’超声仪,缺个参考。”

张浩立刻吩咐队员去办。一种奇特的、跨越地域的协作在两人之间无声完成——他提供高原设备的实战数据支持她的创新,她用数据分析和算法帮他攻克临床难题。

就在这时,平台的公共信息流上,一条来自滨海总部、由苏晚晴发布的公告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通知:‘星火计划’中期评估暨未来发展峰会,将于下月在北京召开。请各基地、项目负责人准备述职报告。本次会议将确定‘星火’未来五年的战略方向与资源配给。】

张浩和陆青屿几乎同时看到了这条消息。

阿里风雪呼啸,基里维纳海涛阵阵,但两人都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洪流正在汇聚。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败、所有的分歧与坚持,都将在那次会议上,迎来最终的检验与定论。

星火已散作满天繁星,如今,是时候看看,它们能否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永恒之光。

张浩回复了陆青屿之前的请求:“代码已发。北京见。”

陆青屿看着屏幕上跳出的信息,回复道:“北京见。”

她知道,最终的战役,不在手术台,也不在实验室,而在那决定命运的会场之上。

目录
返回顶部